
收玉米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doc
《收玉米》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收玉米》。教材分析:根据小朋友收玉米的情景,引出笑笑比淘气少收多少个玉米这一减法数学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列式计算,并探究减法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教学准备:主题图、小棒、计数器。教学

雨的四季教学【经典教学课件】.pptx
雨的四季——刘湛秋导入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如诗似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品析四季雨景的美二,体会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无题抒情诗》,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

詹天佑教学设计-【通用,经典教学资料】.docx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读中感悟。【教材分析】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詹

紫藤萝瀑布教学【经典教学课件】.pptx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

静夜思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docx
一年级下册语文:8《静夜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认“夜、思、床”等9各生字,会写“思、床、光、故”等7各生字。2、朗读并且背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情感目标: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能力目标:初步学习边读诗句边想诗意的方法来体会、诵读古诗。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会认“夜、思、床”等9各生字,朗读并且背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习边读诗句边想诗意的方法来体会、诵读古诗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doc
《质数与合数》一、教学目标1.通过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理解和掌握质数与合数的特征,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2.通过操作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合情推理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合理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质数、合数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三、教学过程(-)导入1,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2,什么是因数?3,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二)拼长方形比赛,感知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决定拼摆长方形方案的多少1,师引领

要下雨了教学 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docx
14要下雨了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3.学会观察大自然,善于动脑筋、想问题。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吗”“呀”“呢”所表达的语气,并能用“吗、呀、呢”说话。教学难点:理解小白兔和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使学生懂得下雨前出现天气闷热、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等现象的原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听写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二、揭

分子原子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doc
分子原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的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学习物质的微观组成的重要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必备的最基本化学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从宏观世界步入微观世界,认识物质构成奥秘的开始。教师应该着重将微观概念通过观察,实验,想象,类比等方法让学生去理解并接受分子的存在,掌握分子原子的相同点和区别。并能够从感官上接受新的事物,激发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安排在水的组成之后学习,学生对水的电解实验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感性上已经能够接受水分子的存在,再加上学生对物质三态变化,从分子的扩散等生活实例也有一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docx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第二稿)教学内容:课本56~5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知道平行与垂直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会用平移的方法画平行线。2.认识垂线、垂足和平行线,会使用平行和垂直符号表示两条直线垂直和平行关系。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关系的前提是“同一平面内”。教具学具:课件、模型、学生学习袋。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学过哪些线?(直线、射线、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docx
《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教材第57~5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的第1~5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2.会使用工具画圆。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三、重点难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小组内进行交流总结并举手回答)2.出示圆形图片:(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