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上学了 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docx
《我上学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老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快乐。2.依据画面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听讲等习惯。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读书写字听课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1.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新的学校。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2.板书课题《我上学了》,教师带领学生读课题。3.当小学生高兴吗?当了小学生,说明你

掷一掷教学设计-【通用,经典教学资料】.doc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掷一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P50~51掷一掷教学目标: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部分内容后,以游戏形式研究可能性的大小,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观察、猜想、实验等活动中,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增强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原理。教学难点:让学生在

简单的排列问题教学设计-【名师经典教学资料】.doc
简单的排列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简单的计算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使学生在探知新知的过程中,感知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数学学习热情。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发现简单事物排列数的规律。教学难点:排列时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并学会用算式解决排列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2.复习旧知

将相和 教学设计-【名师经典教学资料】.docx
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将相和。老师想问同学们,你们通过预习知道了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吗?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和又是什么意思呢?所以我们的题目的意思是。他们和好了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回事吧,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从中我们知道了哪些信息。(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国很强,在这里坐着为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历史背景PPT)。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边读边批注。谁来读一读老师出示的词语第一行。(剩下的开火车)。三个故事中的小标题,你们拟好了吗?谁

三国鼎立教学【经典教学课件】.ppt
2021/10/10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2021/10/10

香港之夜教学设计-【通用,经典教育教学资料】.doc
《香港之夜》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幻景”等词。2.学习理解语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香港之夜的景色和作者的语言美。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在学习中了解掌握由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实写与想象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做到学习致用。教学重点、难点: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策略:1.夯实基础,重视预习,检查反馈。充分重视课前准备活动,有计划地安排以

波长、频率与波速教学设计-【通用,经典教学资料】.docx
波长、频率与波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波长、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2.通过观察分析,提升学生的阅读和钻研能力;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2.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两幅振动图像,提问学生波是如何形成、如何传播的,学生回答,波是由于波源的振动形成的,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教师提问,那么我们该怎样描述一列波。从而引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一列波的传播,引导学生观察这列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通用,经典教学资料】.doc
附件2: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世界的人口姓名工作单位学科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湘教版一、课程标准要求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扣“人地关系”这一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要作的重要性。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教学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

教师研修教学设计模板-【名师经典教学资料】.doc
个人教学设计模板:个人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歌剧《白毛女》选段姓名工作单位年级学科八年级音乐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经过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以及自己对本文的理解感悟.对资料的搜集整理,我决定选择下列教学内容,对剧本的初步阅读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主要通过学生演唱及观赏精彩片断这种情景创造,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知戏剧的特点,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再创造的能力,增强学生实践的机会,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教学目标(从学段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docx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爱看动画片吗?生:爱看。师:还记得动画片里的这小哥俩吗?课件:熊大和熊二师:瞧,这小哥俩捡到一块奶酪不吃怎么分,这时(课件)一只狐狸跑过来帮忙。狐狸是怎么分这块奶酪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狐狸分奶酪》师:板书课题《狐狸分奶酪》学生齐读课题。师:酪这个字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奶酪有人吃过吗?课件:奶酪图它是什么味儿的?用什么做成的?生:吃过,甜的,营养丰富,用牛奶做成的。师总结:奶酪就是用牛羊、奶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二、初读课文,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