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_56281.doc
七年级(下)古诗词赏析整理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题”,书写。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2.中间四句既写出了环境的极静极美,也体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3.最后两句诗人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写出了环境的幽静。二、《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一二两句叙事。三四两句写景,

最新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5篇).docx
最新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篇一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1、思想情感: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

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doc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课的教学现状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捧作用,中学各科教学都不同程度地变成了“应试教学”。语文教学受害尤其严重。对此,《中国青年报·教育导刊》、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和《北京文学》等都先后连篇累牍地刊登了大量文章,对语文教学这一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重大课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有人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显然这种

古诗鉴赏_谈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doc
谈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点击数:5次录入时间:2013年04月24日编辑:佚名来源:HYPERLINK"http://www.51tutor.net/zixun/ywzx/7/31.html"http://www.51tutor.net/zixun/ywzx/7/31.html[内容提要]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

学习、鉴赏杜甫《登高》《蜀相》(人教版高二必修).pdf
学习、鉴赏杜甫《登高》《蜀相》(人教版高二必修)一、导入新课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家以浪漫主义诗风与现实主义诗风构成了双峰对峙的诗坛奇观。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两首七律。二、鉴赏杜甫《登高》1.导人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文学的转折点。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磨练了一批文人,杜甫就是当时为国家、人民的哀乐而歌唱的诗人代表,正因如此,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杜甫生于712年,这首诗是他55岁时所作,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登上高楼,个人悲怆与国家疾苦一齐涌上心头,他写下了这首诗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导游词鉴赏.docx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导游词鉴赏各位游客,欢迎您来到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参观。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于XX年8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它是一座系统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在修缮和保护明远楼、飞虹桥等遗存的前提下建设而成。目前,博物馆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地下科举历史展陈区、明远楼遗址保护区、南苑科举文化体验区。科举是古代中国,通过设科考试选拔优秀人才的选官制度。明清时期,中国有两大科举考场,一个是北京的顺天贡院,另一个就是南京的江南贡院。而从这里陆续走出的诸多名人更令位

诗歌鉴赏五步法-经典教学课件[1].ppt
诗歌鉴赏五步法二步:判断三步:审题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学案.doc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学案苏州星海实验中学罗天涛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李白到杜甫,从山水田园到边塞诗歌,诗人们或吟咏今古,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可谓名家辈出,流派众多,精彩纷呈。阅读古典诗词,赏析中华文化,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卷,古典诗词鉴赏考查方兴未艾。如何揭开古典诗词的神秘面纱,准确抵达古典诗词的美学殿堂,成为诗词鉴赏的应试高手,笔者结合了近两年各地大量中考题,锁定常见考点,提出应对策略,进

鉴赏诗歌语言诗眼公开课学习教案.pptx
鉴赏(jiànshǎng)诗歌语言诗眼公开课鉴赏(jiànshǎng)诗歌的语言——“诗眼”复习目标:学会(xuéhuì)寻找诗词中的“诗眼”,并能对其做准确的分析。什么(shénme)叫“诗眼”?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shǎnɡxī)。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5、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阅读(yuèdú)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此诗无一“情”字,而

复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虚实结合专项训练(1).ppt
2024/9/82024/9/82024/9/82024/9/8虚笔的作用2024/9/8学习目标诗歌中的虚与实知识回顾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仙境的辉煌、祥和令人向往,对比更显现实的黑暗、令人失望。①神仙鬼怪虚幻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