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pdf
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3期#35#文化建设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追寻p赵继伦内容提要大众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大众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消闲和娱乐,但也不能远离道德,放弃/教化0的责任。应该给大众文化注入人文精神,使其承担起提升大众审美情趣和道德理性的/教化0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大众文化应以主流文化为价值导向,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另一方面,主流文化也应借助大众文化媒体或形式,寻求在现代文化背景下传播的更广泛的空间。关键词大众文化道德世纪之末

坪地中学正确对待大众传媒.ppt
正确对待大众传媒启思园①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②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③传承优秀文化④影响社会舆论,陶冶人的心情是不是大众传媒带给我们的都是好的东西?有没有不健康的信息呢?如有,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2007年十大假新闻之一【刊播媒体】北京电视台【发表时间】2007年7月8日【作者】訾北佳【“新闻”】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节目。【真相】今年6月初,訾北佳在《透明度》栏目选题会上提出曾接到过群众电话反映“包子有掺碎纸”的问题,引起

2022论当前的大众审美文化建设.docx
论当前的大众审美文化建设摘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的进程不断的推进,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日常的生活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广大的人民的生活的物质生活不断的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不断的提高,包括大众审美文化的意识形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当前的大众的审美文化得到了转变,也就是随着过去的主要追求高雅的、经典的审美的文化,逐渐的转向大众的、世俗性的审美的文化,或者是利用目前的理论界的比较时髦的说法,也可以将其说为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从目前的大众审美文化的方式来看,主要是借助于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来实现的,在大

2022论当代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关系.docx
论当代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关系署名:目录:第一章: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状况第1节:当代大众文化的的含义及特点(1)大众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2)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性(3)大众文化具有通俗性(4)大众文化具有流行性(5)大众文化具有娱乐性(6)大众文化具有依赖性第2节:大众文化的发展发展状态和趋势(1)大众文化的科学化发展方向(2)大众文化的民族化发展方向(3)大众文化的人文化发展方向(4)大众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方向第3节:当代大众文化目前所面临的发展问题(1)大众文化是一种浅层次的文化(2)大众文化是更多地追

大众化教育价值观吴国通PPT.ppt
大众化教育价值观吴国通价值选择:会员的权利!借学术平台开阔理性视野、分享多元教育智慧,深化已有课题研究,丰富已有经验成果、创新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发展。标志起点:(1905年)精英(2005年)大众曾仕强:“做事有三点最重要:一是方向,二是定位,三是行动”。《易经的奥秘》——(方向决定成败)大众化教育的“生存纠结”约翰·泰勒·盖托《上学真的有用吗?》2010版:“我们过去曾生产钢铁,现在我们生产泡沫,其中最荒唐的、像肿瘤一样恶性膨胀的就是学校的泡沫。从早期教育到大学,成就这个乌托邦所耗费的成本远远大于它的产

大众汽车总裁兼CEO范安德.doc
cctv7致富专题zt.hao315.tvqyue大众汽车总裁兼CEO范安德在这里,自然要问,什么样的才算是最中国化的企业,用一个中国的名字是不是就是中国的企业了?还是说大部分的工作人员是中国人,或者大部分的采购在中国完成,才是最中国的企业?虽然我们是跨国汽车公司,但是在中国我们感到就跟家里一样,我们研发的工作,我们的生产,我们的采购都在中国完成,甚至有些车型,从头到尾几乎全都是国产化。你看大众几万名职工,99%是中国人。不能说因为名字,或者这个标志是中国的就一定是中国的,或者不是中国的就一定不是中国的。

从大众传播视野看当代戏曲的振兴.pdf
当代戏剧·当代戏剧论坛从大众传播视野看当代戏曲的振兴□焦垣生李华如果以宋代杂剧作为中国戏曲的起点,那么这竞争又遥相呼应、有时还能珠联璧合地花开两朵结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已经有了近千年的历史。就在这于一枝。近千年之间,中国戏曲经历了萌芽、成形、发展、兴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戏曲,在电影、电视等诸盛和渐趋低迷,那么在分析当代戏曲传播之前,不多娱乐形式、艺术形式的包夹之下,从困境中走向妨先简要回顾一下宋代以来中国戏曲的传播演变,了与电视艺术联姻的道路。从各地方台品牌戏曲专从中也会得到不少启发。题栏目的推出、中央电视台戏

[课件]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1.pptx
第十六课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旳家乡在中国。”西汉时期就有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旳文书和政治情报旳新闻文抄—邸报。1832年1833年1868年1872年报刊业旳发展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旳主要刊物。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开办。梁启超任总主笔。他主编旳《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了广泛旳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旳进一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中国同盟会旳机关报。1923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旳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