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docx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中学历史教学方法4篇中学历史教学方法1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其自我总结教学提纲众所周知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亦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因其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有了整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高中作文.docx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高中作文铭记历史圆梦中华高中作文精选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如今,中国是多么繁荣昌盛,北京奥运会圆满举办,飞船、卫星连连成功发射,所有人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但有谁能想到,我们中国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屈辱历史。说起屈辱历史,大家一定会想到令世界为之震惊的南京大屠杀。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让世人铭记。1937年12月10日,日军占领了我国六朝古都、当时国民党首都南京,开始了骇人听闻的屠杀;1937年12月12日,日军占领了雨花台;12月13日,日军从中华门开进了国民政府的首都,还下令实行长达6个多星期的

我国纺织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doc
我国纺织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王凯东(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院,宣化075100)[摘要]本文以技术革新和发展作为线索对我国纺织技术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从纺织起源到现代纺织,归纳出促进我国纺织技术发展规律,对中国纺织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棉纺织技术的具体建议。[关键词]织造;纺织技术;发展规律早在公元前5000年,世界文明发源地就有了纺织品生产,例如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亚麻纺织、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葛纺织和丝绸纺织等,公元前500年我国就有了手摇纺车和脚踏织机。传统和现代纺织技术之间还

2012年安徽中考历史模拟试卷.doc
2012年安徽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开卷)命题指导思想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试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在不断地改进、推陈出新,由强调知识立意转变为强调能力立意,这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发挥了中考的正确导向作用。一、命题的指导思想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不断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与落实,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历史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历史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中历史提问的有效策略论文.docx
中历史提问的有效策略论文问题教学策略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系列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更深地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学习者的一种教学法。一、明确提问的目的历史教学提问的目的大致有三种:①管理型,引起兴趣和吸引注意力,如在课前提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②回忆型,回忆具体知识或信息,如教学内容完成之后的提问,就是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的要点。③思考型,鼓励更高层次

中华历史成语故事精选大全.docx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9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9页中华历史成语故事精选大全【篇一】中华历史成语故事精选赴汤蹈火东汉末年,刘表拥兵十万,称雄荆州。他外表儒雅,但内心多疑,当时曹操和袁绍都想拉拢刘表,但刘表却不知道该归顺谁。有一天,刘表的属下韩松说,曹操一旦击败了袁绍,就会移兵进攻我们,那时将军你就难以抵抗了,所以归顺曹操乃是万全之策。刘表说,如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我也难以适从,目前曹操住在许昌,你替我前去探一下他们的虚实如何?韩松说,我是您

高考文学历史人物常识.docx
高考文学历史人物常识高考文学历史人物常识大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全国统一选拔性考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学历史人物常识,希望能帮到大家!高考文学常识大全:历史人物大全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唐诗四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宋词四大家: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亦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明清小说四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当代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秦牧、刘伯羽(吴伯

高考历史命题改革与高效复习策略.docx
高考历史命题改革与高效复习策略高考历史命题改革与高效复习策略高考历史命题改革与高效复习策略(一)历史复习要点1.熟记史实历史是最强调背记的学科。为什么呢?历史背记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史实,二是分析。而政治的背记,主要是分析,对事实的记忆则很少,所以远没有历史难记。不背行不行呢?不妨分析几次历史试卷,看看有多少分是记忆不清丢失的,答案不言自明。事实上,史实不清、审题不细,是历史丢分的两大原因。怎样背记史实呢?第一,精细读书。要一个句号一个句号读,包括导言、注解、图示在内。2002年高考,有一题问葱岭的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docx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卷,试卷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那么一般好的试卷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欢迎阅读与收藏。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篇1一、命题指导思想和特点(一)、指导思想纵观整个试题,总体体现了以能力和素质立意的理念和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以发挥历史教育测量的诊断功能和导向功能。(二)、试题特点1、总体平和,难度适中试题的结构、题型与容量适度,有一定的效度、区分度。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