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磁铁》练习题【考点精练】.doc
小学科学《磁铁》练习题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事物中没有用到磁铁的是()。A.B.C.2.用磁化的小磁针靠近指南针,结果如图所示,说明针尖一端是()。A.S极B.北极C.N极3.很多磁铁都是根据它们的()命名的。A.颜色B.形状C.轻重4.冰箱门里安装磁铁,起的作用是()。A.既可以吸住又方便开关B.牢牢吸住C.防止食物变质5.下图中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互相吸引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6.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磁极,磁铁有()磁极。A.一个B.两个C.三个二

小学科学《声音》练习题及答案参考.doc
小学科学《声音》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在《风桥夜泊》中有这样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通过()传播到船舱内诗人的耳中的。A.传声B.导电C.通风2.用相同的力敲击相同长度,粗细不同的钢管,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A.B.C.3.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乐器,由7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弦组成。小雅弹古琴时,要使它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可以()。A.弹更粗的琴弦B.弹得更用力一些C.轻轻地弹4.将刚刚击打过的音叉触及水面,则()。A.水面没有变化B.水面产生波纹C.水位上

小学科学《磁铁》练习题(突破训练).doc
小学科学《磁铁》练习题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磁铁吸引铁的力量我们叫做()A.推力B.磁力C.弹力2.有三辆小车,车上放着磁铁或铁块。当它们靠近时,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运行状态,可以判断出以下情况不可能的是()A.甲是铁块,乙和丙是磁铁B.甲和乙是磁铁,丙是铁块C.甲和乙是铁块,丙是磁铁3.下列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是()A.一元硬币B.铁钉C.五分硬币4.下列物体中不能够被磁铁吸引的是()。A.铁钉B.白纸C.磁铁5.冰箱门里安装磁铁,起的作用是()。A.既可以吸住又方便开关B.牢牢吸住C.防止食

小学科学《声音》练习题【网校专用】.doc
小学科学《声音》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不能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有()。A.音色B.松紧C.长短D.粗细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了。A.变小B.变热C.振动3.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A.声带B.口腔C.嘴唇4.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C.声音传播中遇到墙壁的阻挡就停止传播D.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慢5.用橡皮筋自制简易古筝时,能听到较高声音的是()。A.琴

小学科学《磁铁》练习题【典型题】.doc
小学科学《磁铁》练习题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制作小磁针,要拿磁铁的磁极()摩擦小钢针几次。A.来回B.沿一个方向C.随意2.下列物体中,利用磁铁发声的是()A.B.C.3.为什么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重复同一组实验很多次?为什么我们要检测几种不同形状的磁铁?()A.老师的要求。B.得到更可靠的规律C.增加实验的趣味性4.小军在野外迷失了方向,他赶紧将一个小磁针拿出来,静止后,S极所指的方向为()。A.东B.西C.南D.北5.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够()的特点制成的。A.吸铁B.导航C.指示南北方向6.

小学科学《磁铁》练习题精品(巩固).doc
小学科学《磁铁》练习题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物体中都是铁制品的是()A.铁钉、回形针、弹簧B.橡皮、电饭锅、螺丝C.木头、纸片塑料尺2.用推力、拉力和磁铁使小车运动,它们的主要区别是()。A.推力和拉力需要接触磁力不需要接触B.推力和拉力不需要接触,磁力需要接触C.拉力需要接触,推力和磁力不需要接触3.把一颗小钢珠放在磁性比较强的蹄形磁铁上,松开手,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小钢珠不动B.小钢珠会掉下来C.小钢珠会滚向蹄形磁铁的磁极部位4.关于条形磁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个部分的

小学科学《声音》练习题【典优】.doc
小学科学《声音》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决定的。A.快慢B.幅度C.是否振动2.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简传到听筒的。A.棉线B.空气C.话筒3.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声音会随水位的上升()。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不会改变4.声音是以()的形式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A.波B.气流C.曲线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B.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6.如

小学科学《声音》综合练习题(全优).doc
小学科学《声音》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远离噪声B.控制物体发声C.耳机音量开到最大2.我们读书时发出的声音是()振动而产生的。A.舌头B.嘴唇C.声带3.敲锣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A.锣面B.槌C.手D.地面4.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的。A.空气B.棉线C.纸杯5.下面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A.高、低B.强、弱C.多、少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

小学科学《声音》综合练习题精品.doc
小学科学《声音》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形容声音()。A.很悦耳B.很刺耳C.很高2.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越()。A.响B.轻C.不一定听到3.用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很远的火车在铁路上行驶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传到耳朵里的。A.空气B.地面C.钢轨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B.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

小学科学《声音》练习题(典型题).doc
小学科学《声音》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用相同的力敲击相同长度,粗细不同的钢管,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A.B.C.2.下面对“昨晚雷声很大”的描述错误的是()。A.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来的B.雷声很大,说明音量很强C.我们听到雷声是因为耳道中听小骨振动产生的3.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队员们为了抗日,经常将耳朵贴在钢轨上,这样做主要是()。A.卧倒,防止敌人发现自己B.防止敌人的机枪扫射C.因为声音在钢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能提前听到日军火车到来4.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