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4.1.3积的乘方教学目标:1、能说出积的乘方性质并会用式子表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乘方的法则。2、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积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通过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积的乘方法则的形成过程。2、难点:积的乘方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逆用。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a2·a3=a5,也就是说:()。即am·an=am+n(m、n为正整数)。(让学生明白所用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2、(a3)7=a(),也就是说:()。即(am)n=am·n(m、n为正整数。)(让学生明白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法则的区别。)二、板书标题,揭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说出积的乘方性质并会用式子表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乘方的法则。2、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积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通过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指导学生自学自学内容与要求看教材:课本第143页------,把你认为重要部分上记号,完成练习题。想一想:1、积的乘方运用了哪些运算律?2、例3计算中(3)(4)中含有什么?3、练习计算(3)中计算结果应注意什么?6分钟后,检查自学效果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认真自学,并完成P144练习,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检查自学效果1、学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2、学生回答P144练习3、学生板演(1)计算:①(-2a2b)3+8(a2)2·(-a)2·b3②(-a2b)3-(a3)2b3-(-a)4·(ab)2·b4、拓广探索已知xn=2,yn=0.5,求(x2008y2009)n的值。六、点拔,矫正,指导运用1、运算性质:积的乘方法则:(ab)n=anbn(n是正整数)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2、性质的拓展: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即(abc)n=anbncn(n为正整数)。3、练习:(1)看谁做的又快又正确?(-5ab)2=()(xy2)3=()(-2xy3)4=()(-2×103)=()(-3a)3=()(2)开放性练习。准备若干张边长为a的小正方形纸片,让学生前后位四人一组,动手拼图形。现有若干个边长为a的小正方形纸片,你能拼出一个新的正方形吗?多少个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并用不同的表示方法表示新正方形的面积。从不同的表示法中,你发现了什么?七、课堂练习1、做一做:(1)(3×5)7=3()5()(2)(3×5)m=3()5()(3)(ab)n=a()·b()2、计算:(1)(2y)2(2)(-3b)7(3)(-3xy)2(4)(4b3)m3、实际应用地球可以近似地看做是球体,如果用V,r分别代表球的体积和半径,那么,地球的半径约为6×103千米,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千米?八、作业1、课本第1,2题;2、《感悟》,积的乘方。《三角形的外角》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三角形的外角,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简单分析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三角形的外角”是第二节内容。“三角形的外角”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经过上一节课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的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方便教师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与理念,开展有效的教学,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基于对教材以上的认识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①了解三角形的外角;②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能力目标:①学会运用简单的说理来计算三角形相关的角;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体验主动探究的成功和快乐.3、情感目标:①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②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有关计算能准确地表达推理的过程和方法。二、说教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