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经历猜想、验证和实践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重点:经历主动探索过程并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口算:120÷30=(120×3)÷(30×3)=(120÷10)÷(30÷10)=怎么样算得又对又快?依据是什么?(复习除法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请学生朗读故事山上的猴子们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三张同样大小的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给了猴大其中的1份。猴二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于是猴王拿出第二张饼,平均分成了4份,给了猴二2块。猴三更贪心,它抢着说:“我要4块,我要4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8份,给了猴三4块。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猴王这样做公平吗?3.学生表达看法不统一。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实际操作列等式证实分数大小相等。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1)请同学们在课前准备好的教具纸上分别折出每只猴子分到的饼所对应的分数,用阴影表示出来,它们分别是12,24,48。(2)观察、分析每组的三个分数大小有什么关系,它们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通过亲自动手来验证猜测,看看猴王是否公平。2.展示一部分同学们关于这三个分数的不同的折法展示,得出统一的结论12=24=48猴王是公平的。3.板书12=24=48,并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个相等的分数从左到右有什么变化特征。(分子和分母都乘2)。引导学生归纳结论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4.验证结论一:通过白板展示多组分数,请同学们观察结论一是都仍然成立。5.改变分数的书写顺序,再次让同学们从左到右观察4/8=2/4=1/2,得出结论二: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将0除外。6.验证结论二7.引导同学们将结论一和结论二总结成一句话,请多个同学说一说。并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8.引导同学们联系商不变的性质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四、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1.请帮小熊和小山羊找回大小相等的分数。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2.完成数学书在书上填写58页第6、7题和59页的第9、13题。3.拓展题:(1)把8/42的分母减去21,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除以多少?(2)一个分数是3/7,如果将它的分子加上9,要使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怎么办?(3)把27/36的分母减去2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减去多少?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以后思考问题一定要多动脑筋,了解实质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我们不能从形式上看着事物去做出判断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渤海小学王志强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计算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大小不变规律我觉得非常的重要。 本节课,我认为探索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是难点,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是重点。那么在课堂中如何来体现这两方面,我想用故事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情境的创设。 课的开始,我讲了一个猴妈妈分大饼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故事吗,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爱吃猴妈妈做的大饼了。有一天,猴妈妈做了3只大小一样的饼,他把第一只饼平均切成了4块,拿了一块给第一只猴子。第二只猴子看见了说:“妈妈,我要2块,我要2块。”于是,猴妈妈把第2只饼平均切成8块,拿了2块给第二只猴子。第三只猴子更贪,说:“妈妈,我要4块,我要4块。”于是,猴妈妈把第3只饼平均切成16块,拿了4块给第二只猴子。同学们,你们知道哪知猴子分得多吗?)通过分大饼这一故事目的是想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在课堂实施中,我发现学生还是爱听故事的,从这个故事中学生也能说出分到的饼的大小是一样的。并能非常流利地说出了每个猴子分到每个饼的1/4,2/8,4/16。接着我提出疑问,既然你们刚才说到三只猴子分到的饼一样多,那就意味着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那我们还没有学过分子和分母不一样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你怎么知道这3个分数大小相等呢?就引出了规律的探索的第一步。 二、规律的探索。 在故事中学生得出这3个分数大小相同后,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我对学生说你可以根据老师发给你的材料来验证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