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出现与形成的?秦朝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请用史实说明。本课探究:(1)含义:(2)原因:客观原因:社会贫困,国力不强主观原因:吸取秦亡教训,缓和阶级矛盾(3)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4)表现:采取与民休息政策(5)成效: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问题③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2)措施: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著名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即位后,诏令各地方长官推举“贤良方正”的学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董仲舒连上三篇奏章,称“天人三策”,此后受到重用。晚年辞职回家,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新儒学“新”?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3、实质思想文化专制4、特点外儒内法5、影响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1)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规定“五经”,设立五经博士。(2)中央设立太学,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了儒学的地位。(3)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评价春秋至西汉治国思想的演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tuán)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一定是A.王阳明B.韩非子C.荀子D.董仲舒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与伦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1)中国古代强调“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3分)材料二(1903年)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2)依据材料二中梁启超的话,说一说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3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