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实录与反思作者:未知课堂实录1.导入师:今天来到百年名校——中华中学上课,万分激动,早上特意在家试了几身衣服,妻子在旁说道:“你这是猪八戒照镜子。”我听见有同学笑了,来说说为什么笑啊?生:我知道这是一个歇后语,觉得挺好笑的……(生欲言又止)师:说得比较含蓄,没关系,可以直接说出来,你只是转述我妻子的意思。(生笑)歇后语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事件或人物的介绍,像谜面;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评价,像谜底。今天咱们学习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也含有一个歇后语“刘姥姥进大观园——?”请同学们根据选文补上后半部分内容。一字,一词,短语与句子皆可。2.写歇后语(学生静读文本3分钟,思考,师1分钟后巡视,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学生补写的有——一出好戏、大开眼界、丑态毕现、笑料百出、笑倒众人、一演众笑。)师:你说说看为什么写“一出好戏”?生:通过阅读全文和课后的预习提示,我知道刘姥姥是在凤姐和鸳鸯的精心设计下表演的一出戏,博得众人哈哈大笑,所以是“一出好戏”。师:不仅读了选文,还看了预习提示,读得很仔细。“大开眼界”是谁写的?请说说是在选文中哪部分读到的。生:第一段中“大”字出现好多次,刘姥姥没见过世面,来到荣华富贵的贾府大开眼界。师:刘姥姥眼中的大观园是大金大银、大红大绿,可进入贾府大开眼界的绝不止刘姥姥,在第三回中还有谁啊?(林黛玉)(师读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内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畫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师:刘姥姥眼中的贾府和林黛玉眼中的贾府却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为何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我们先放一放。3.聚焦“笑”字师:大部分同学写的和“笑”相关(板书:笑),老师统计了一下,文本中共出现27次“笑”。请同学们画出好笑的句段。(学生读画出的句段,尝试大声读出好笑的感觉。学生读刘姥姥的片段,读出俗气、土气、傻气;学生读众人的笑,前仰后翻,情态各异。)师:老师发现大家找的好笑的片段可以分成两类,刘姥姥的表演引人发笑,众人的笑也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众人的笑在哪一段最集中?(第七段,学生齐读课文。)师:老师做了调整,和原文比较,思考这样改行不行。(投影)林黛玉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史湘云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惜春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薛姨妈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王夫人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宝玉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生:不可以,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笑的情态就不一样。比如史湘云性格豪爽,大大咧咧,所以才会“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而林黛玉体弱多病,性格内敛,所以“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师:你用了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人物性格的差异,很好!生:我觉得“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的只能是宝玉,不会是惜春。因为宝玉是贾府嫡孙,深得贾母喜爱,而惜春是宁国府的,亲疏关系不同。师:很好!你看出了人物之间地位的差别。生:我认为薛姨妈“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不太合适,虽然薛姨妈是凤姐的姑妈,但是薛姨妈是客人,凤姐是主人,主客有别,王夫人就比较合乎情理。师:有道理!你发现人物身份之间的差异,读得真仔细!一个“笑”就把众人写得形神兼备,妙哉!(板书:笑而不同)那么对开头我们留下的问题现在大家可能就有思路了,大家回去读一读林黛玉进贾府的章节,看看能不能从人物性格、地位、身份的不同,来解读林黛玉和刘姥姥眼中的贾府为何不同。除此之外,大家再想一想,不能互换人名还有没有其他理由。生:我发现惜春是和王夫人等人一桌,宝玉和贾母等人一桌,惜春滚不了那么远(生大笑),所以宝玉滚到贾母怀里才符合实际。生:第五段中说“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只坐在一边吃茶”,所以第七段才会有“薛姨妈笑得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第七段照应第五段,所以不能调换。师:有理有据,很好!这段人物的描写是和第五段的座次形成照应的,所以整个场面才会显得有层次,杂而不乱。(板书:笑而不乱)群像描写其实是很难的,而《红楼梦》里还有很多精彩的群像描写,这正是《红楼梦》的一大魅力。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哪些人在第七段没有出现?生:薛宝钗和李纨。师:请任选一人,想象她们在场的表现,写在第七段旁。生:我写的是李纨:“李纨嘴角微微抿了抿,看着众姐妹直摆手。”我的理由是前文第三段写李纨是个厚道人,还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所以李纨不会笑得那么夸张。师:学以致用,知道到前文去找,很聪明!有写薛宝钗的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