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角形的外角》一、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外角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学过的定理论证这些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含德育目标):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四、教学难点1.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及定理的论证过程五、教学资源教材、基础训练、校内作业本、PPt课件六、教法设计1.手动操作、练习2.讨论、分析七、本课重点解决问题(至少一课时重点解决一个问题)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八、本课学生所得(至少一课时有一得)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九、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作图工具:铅笔、直尺……2.教师的教学准备:⑴作图工具:直尺……⑵PPt课件十、教学过程想一想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做一做把△ABC的一边AB延长到D,得∠ACD,它不是三角形的内角,那它是三角形的什么角?它是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有几个?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但这两个是对顶角.议一议∠ACD与△ABC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再画三角形ABC的外角试一试,还会得到这个性质吗?同学用几何语言叙述这个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你能用学过的定理说明这些定理的成立吗?已知:∠ACD是△ABC的外角说明:(1)∠ACD=∠A+∠B(2)∠ACD>∠A,∠ACD>∠B结合下面图形给予说明四、练一练十一、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7.2.2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十二、作业设计1、预习P79-P812、P761、9完成在书上5、6、8完成在作业本上教学后记三角形外角定义的讲解应详细,学生对什么样的角是外角存在误区.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强调不相邻.课件中的习题要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轴对称》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中的第一课时,下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第一课时《轴对称》,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认识轴对称的特征;同时本节内容与图形的三种变换操作(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对图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轴对称的理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轴对称性质及后面学习等腰三角形和圆等有关知识奠定基础。同时这一节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相关内容之后安排的一节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这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和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切实可行的。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称轴;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理解并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对称轴;了解对称点.(3)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比较——操作——概括——总结一应用”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欣赏图形的对称美。(二)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有关概念.(三)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联系、区别.四、教法和学法设计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我选择的:【教法策略】采用以直观演示法和实验发现法为主,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展示,创设出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