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学习思考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背景(1)政治:专制腐败的王朝统治。(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思想:明代晚期,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2.主张(1)学术上:鞭挞程朱理学,否认是万世之至论。(2)道德上: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提倡个性自由发展。(3)哲学上: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阴阳二气的观念,摇撼了“”的理论基础。1.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生平表。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1.主要思想(1)王夫之——构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①本体论: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②认识论: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③伦理学: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2)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①民本思想:反对专制暴君政治,宣称乃是“天下之大害者”。②君臣关系:认为臣对君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师友”,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③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3)顾炎武——“经世致用”“明道救世”。①民族意识:发出“”的呼唤。②经世致用: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明道救世”。③影响a.其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b.立足现实、的观念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2.评价(1)体现了时代要求,即反对理学和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阶层兴起的需要。(2)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3)带有性质,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2.“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出自哪位思想家?这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提示(1)顾炎武;(2)经世致用。3.有人认为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是对儒学的否定,你同意此观点吗?为什么?提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并不是对儒学的否定,而是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对儒学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落后成分进行改造,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深化探究核心突破主题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及其认识[问题思考]两段史料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李贽的思想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案(1)对孔子权威的否定,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2)特点:反传统、反教条,离经叛道。2.黄宗羲的法制思想史料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①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他②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教你读史]史料为黄宗羲的法制思想。①意为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②黄宗羲的法制主张。[问题思考]根据史料概括黄宗羲的法制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答案法制思想:倡导民治,主张立公法。影响:揭露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3.顾炎武的思想史料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顾炎武[教你读史]从史料中“明道”“救世”“行事”可以理解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问题思考]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答案经世致用。批判空谈,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的时代局限性史料16至17世纪的中国,①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②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教你读史]史料是史学界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的时代及这一思潮的局限性的认识。①指明中后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②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问题思考]结合史料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答案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评价:积极方面,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为反对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消极方面,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思想不完善,无法实现。史论总结提倡“经世致用”课堂小结背核心术语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对社会产生巨大冲击。3.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