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觉得收获很大。我认识到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对于如何把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我有两点思考:1、把智能产品带进教学中。在学习中我了解到目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电视、电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智能手机等信息产品的问世更是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教师也可以尝试把这些智能产品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例如,当有的学生因事请假未能参加新知学习的时候;当有的学生经过课堂学习,但未能消化新知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拍摄一些照片,或者录制一些有关知识点的小视频,将其发到微信或QQ上,学生便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进行学习,一遍没看懂没关系,可以多看几遍,以后也可以看,完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岂不比以前要方便易行得多。学习期间,这种方法我暂时还只试过一次,但我感觉非常好,今后我一定还会再尝试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的。我认为,新的技术我们要学习,新的手段我们要使用,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丰富。2、设计个性作业,完成知识建构。现在的学生从小就和电脑打交道,他们会使用电脑,对电脑懂得很多。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他们不仅会打字,会上网查资料,会电脑绘画,会使用PPT,会发送邮件,还会很多的东西。这些资源我们教师也可以利用起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生动的作业。比如:我所教的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利用PPT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列出单元的知识点、重要内容及要注意的事项等等。这样的作业设计,我认为既开放生动又有创意,更锻炼了学生的整理概括能力。使我们数学的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头脑里对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编码,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自己使用PPT,设计出自己的知识构架,修改起来很方便,形式也更加多样。建立自我更新的知识体系开阔了学生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数学,在做数学。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有利工具。我想,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就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更好的进行融合。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活动。教育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决定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便显得尤为重要。我知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将自己会的信息技术赋予更多的使命,创造出更多的新形势,同时,把自己不会的技术提上学习的日程,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服务教学,丰富生活。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作为教师,我们应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我们需要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更加主动的探索、更加愉快的合作交流,真正实现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谈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自古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不知道怎样教才让学生有兴趣写作文,这是大家教师的都关心的问题,那么兴趣就成了作文教学的永恒的主题,如同婴儿牙牙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会神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小学这一学生作文进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应该是像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发实现《语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要达到这个效果,就要在作文教学中遵循以下原则:生活性原则——让学生的作文贴近生活,因生活而美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题——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簵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就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让学生作文题目不爱拘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激励性原则——让教师的赏识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和快乐同样一篇学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