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与分离6、把盐析出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食盐析出的方法提出猜想与假设,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生活中食盐的来源有关知识。2.经历进行对比试验的过程,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教学重点:理解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教学难点完成分离盐和水的实验,观察得出结论。教具准备:学生材料:酒精灯、三脚架、蒸发皿、火柴、一烧杯清水、放大镜、白纸、药匙、食盐、镊子、玻璃棒(每组各一份)。教师材料:一杯清水、药匙、食盐。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师: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小红军巧带盐》。谁来说一说,小红军是用什么办法把盐带上山的?生:小红军把盐溶解到水里,再把盐水渗到棉衣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师:那么小红军用这种办法把盐带到山上,怎样才能把盐从棉衣里取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我们这节来学习把盐析出来。二、猜想与假设小红军用棉衣带回了盐水,可红军怎样才能把盐从水中取出来呢?猜一猜:(学生自由发言)烧煮、太阳晒……说一说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三、探究实验:1、师导:(出示已溶解的盐水)水是会蒸发的,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完了,原来溶解在水里的盐会怎样呢?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2、师导:同学们的猜想很不错,但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下面我们就来验证我们的猜想。3.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实验导学案4.小组汇报:(一)实验步骤:实验一:烧煮加热(1)把盐溶解到水里(2)给蒸发皿里倒一点盐水(3)把酒精灯点着。(4)把蒸发皿放到三脚架上开始加热(5)观察水分蒸发过程(6)让蒸发皿冷却后再把盐刮出来观察实验二:太阳晒1)把盐溶解到水里。2)给蒸发皿里倒一点盐水。3)放到太阳下面晒。4)观察水分蒸发盐析出的过程。(二)注意事项: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从侧面点燃。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口吹,应用灯帽盖灭,再提起灯帽重新盖上,防止下次使用时无法打开。2)、等水分等蒸发到水分还未完全干之前就熄灭酒精灯,以免盐粒烧焦或往外溅,引起烫伤。3)、观察析出的盐时要等蒸发皿冷却后进行。四、实验操作过程:1)各组开始实验,完成实验记录。2)汇报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和实验结果以及孩子存在的疑问。师导:同学们都差不多完成了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盐)同学们可以用药匙把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取到白纸上用放大镜观察。和盐比较一下是否相同。3)通过今天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五、拓展与应用:生活中的食盐从哪里来1.师导: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的食盐来源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四种,大部分都是通过水分蒸发结晶等多道程序析出来的。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板书设计:6、把盐析出来食盐蒸发盐水教学反思《孤独之旅》教学设计知识目标:理解小说内容,体会孤独的含义。能力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2、体会小说中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重点:1、体会小说中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2、理解内容,体会孤独的含义。难点:学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去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学生自由跟唱,教师趁势引导: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明媚和彩虹的绚丽。的确,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而这过程绝非永远“一帆风顺”,它往往充满了辛酸,饱含苦楚与泪水。成长,也是需要经受“风雨”洗礼的代价的。“孤独”,就是其中最重的一笔,是生活或早或晚都要给予每个人的一道美丽而又残酷的题目。今天,杜小康就要踏上自己孤独的旅途。让我们与他为伴,一起来体验孤独的放鸭生活和艰难的成长经历。(板书课题)整体感知,走近“孤独”(一)资料链接作品背景:《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曾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的《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