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虎、逐”等生字,正确读写“均匀、空隙、叶柄、细丝、触着、触角、蛟龙、逐渐、休想”等词语。2.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画图等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通过抓关键字、情境朗读、表演等方法弄清爬山虎是怎么爬的。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弄清爬山虎生长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浅识叶圣陶,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他观察事物特别仔细,还是一个大作家呢!我们一起亲切地呼唤他的名字。(预设:叶圣陶)。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出自于叶爷爷的笔,那就是——(预设:爬山虎的脚),你们看,课题少了一个字,那就是虎字,请你们一起和我一起来写一写这个虎字。2.生书空,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出笔画名称。(在空白处自己写一个)。3.齐读课题。(读利落)4.师:看了课题,你们可能会想。爬山虎是一种动物吗?其实他是一种植物。这就是爬山虎(出示爬山虎图片),说说你看到爬山虎的什么了(预设:叶子,茎等)多么美的叶子啊,可是你们看到爬山虎的脚了吗?那么请你们一起去叶爷爷的文章中看看爬山虎的脚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容易读错的圈出来多读一读。2.分5个自然段,生轮读课文。3.相机正音。(1)相机出示: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儿空隙。(2)相机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茎柄)(3)蛟龙的爪子,出示图片理解。(4)相机出示: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提醒加黑词语读音并齐读。)4.梳理文脉。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爬山虎的脚呢?(预设3.4.5自然段)备注:如果找不出来,用抓关键字(脚)的方法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三自然段。师:对啊,课文三四五自然段紧扣课题来写,是本文的重点。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去学习它,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哪呢?长什么样子?可以用笔划一划相关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上你感受。生默读课文,边度边划,写写感受。指名回答。(预设:第三自然段中的第三、四、五句)学习第三自然段。(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是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2)指名读,想读的心里和他比一比,看谁读得好。(3)提问:那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哪里呢?请你们自己再读读这一段,完成练习二的第一题。阅读后我知道了,爬山虎脚的——爬山虎脚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爬山虎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爬山虎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名说一说。(预设:第一个学生可能会说错,说长在茎上。再回文本读,第二个可能会说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在读文本,知道找到,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师边读边指明爬山虎的脚的位置。(5)那么,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爬山虎脚的位置,还写了什么?指名回答。(预设样子和颜色)(6)回到文本找一找样子是怎么样的,颜色是怎么样的。重点指导:枝状即像树枝一样的形状,运用比喻手法。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出示图片直观感受蜗牛的触角,体会比喻手法。)学生说,教师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边看图,边读一读挖空的段落。四、学习第四自然段。师:那爬山虎的脚又是怎么的呢?请你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用三角形标出爬墙的动作。1.生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2.指名回答。(预设:触着巴拉紧贴)根据学生回答,精简回答,书写触、巴、拉、贴。3.重点指导“巴”和“触”。(1)“巴”是什么意思?在文中给它找个近义词。(预设:贴)(2)“触”是什么意思?怎么样的动作是触?(3)边做动作边表演“触”和“巴”。巴和触能不能换位置,为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小作家,“巴”前面可以填上()地巴?相机板书:(紧紧地)巴“触”前面可以填上()地触?相机板书:(轻轻地)触。你能在其他其他两个动词的前面加上更具体的描述吗?相机板书:(慢慢地)拉(牢牢地)贴6.出示加上描述词的段落。(1)齐读。(2)表演读。伸出胳膊,它就是爬山虎的一根茎,五指相当于六七根细丝,指尖相当于小圆片,桌面就是墙壁。(3)结合“一脚一脚”的理解,改善后表演读(新的脚)(4)师:可是,文中有轻轻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