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9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9页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当前,“看病贵”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努力解决好这一问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笔者就“看病贵”问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办法与大家进行深一步探讨。一、现状和原因分析“看病贵”,首先是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病人不能承受,是严重的疾病风险给病人带来的不确定性、不安和焦虑的反映;其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效用判断”很低,认为所付出的医疗费用与所享受的医疗服务不相当。但是,患者又没有更多的选择,所以,抱怨“看病贵”。我认为造成这一难堪局面的主要有体制、机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其中根本性原因是体制、机制问题:(一)体制不健全首先,卫生体制改革方向不明朗。政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解决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到九十年代以后将医疗卫生事业逐渐推向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然不能让老百姓满意。体现在医疗服务体制上,一方面是医疗服务机构的所有制结构逐步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另一方面,医疗服务机构的组织运行方式和行为目标也发生了全面变革。除私立机构外,公立医疗服务机构也都全面借鉴了以“放权”和“强化利益刺激”为核心的企业运行和管理方式,机构目标也从过去单纯追求公益目标转向全面追求经济目标。此外,对医疗服务各个层面的进入和退出限制全面弱化,价格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不同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走向全面竞争。这样的体制明显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内部运转效率有了普遍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医生数量以及床位数量都比计划经济时期有了明显的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上述医疗卫生体制的变革也带来了非常大的问题。其中最直观的是,技术水平的迅速增长加上医疗服务机构以及相关的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全面追求经济利益,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出现市场化倾向。医疗服务费用全面攀升,直接导致了“看病贵”问题的出现。其次,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尽管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仍然任重而道远。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公费医疗制度相比,目前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在城镇人口的实际覆盖比例更低,也就是说更多的城镇人口比以前更容易感受费用负担。就我市目前的医保政策来看,参保人员住院自付比例一般为40-50%,报销费用比例低使参保者也免不了对高额费用风险产生担忧。我市做为工业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较多,这部分人群他们大多没有医疗保障。虽然在全市农村人口中推行了新农合,但筹资力度小,保障能力不够。患病群众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对医疗费用上涨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弱,导致社会对“看病贵”反映激烈。再次,医务劳动价值体现不合理。在原来的体制下,医院基本上是由国家全额拨款,医生拿固定的高于普通职工的工资,医院不得收取劳务费,而不收劳务费的部分则体现政府对患者的福利。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医院的投入越来越少,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国家只是给医院政策,医院自负盈亏,财政经常性补偿只能勉强维持医疗机构的人头开支,没有医务人员的劳务收费标准或者非常低的状况就显得荒唐了。医院逐步被推向市场.但是配套的机制没有建立和完善,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医疗服务收入和销售药品的加成收入。而长期以来,医疗服务实行低于成本的政府定价政策,医院要维持运行,就趋向于“以药养医”,让病人多住院,多接受高新设备检查,开展新特项目,这种激励机制导致过度用药、过度服务、过度检查,造成卫生资源的巨大浪费。(二)机制不合理首先,政府投入总量不足。据全国卫生第三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群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政府投入不足,在目前的卫生总费用中,大约有60%靠居民自费,25%靠集体负担,政府投入仅占15%。目前大医院平均只有10%的经费来自国家,90%靠自己“各显神通”去挣,院长们不得不采用多种手段,促使医生多看病,用多种责任制来激励医生。没有公共投入,公共产品自然成为无米之炊,政府负担是明显减轻了,但医院收费却大量增加了,必然加重群众的负担。其次,医药和医用器材流通领域秩序混乱。原因之一是由国家物价部门核价的药品只占到我国药品总量的10%,其他均由市场定价。一些企业违规操作,导致市场确定的药品零售价往往高出成本价数倍。原因之二是替代药品泛滥。按现行药品定价办法,国家批准的新药可以高于成本定价,以鼓励研发新药。但一些企业把一些常用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替代降价药品,从而获得较高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