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科普读物 / 文档详情
天文学大事记年表1.docx 立即下载
上传人:努力****绮亦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天文学大事记年表1.docx

天文学大事记年表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6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6页天文学大事记年表12007年03月16日星期五下午09:53公元前2137年~公元1960年的大事记中国《书经》有世界最早(公元前2137年)的日食记录,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测定木星绕天一周的周期为12年。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国殷朝甲骨文(河南安阳出土)中已有日食和月食的常规记录,以及世界上最古的日珥记事。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国殷末周初采用二十八宿划分天区。公元前十一世纪,传说中国周朝建立测景台,最早测定黄赤交角。中国《诗经·小雅》上有世界最早(公元前776年)的可靠的日食记事。自公元前722年起,直至清末,中国用干支记日,从未间断。这是世界上最长久的记日法。公元前约700年,中国甲骨文(河南安阳出土)上已有彗星观察的记载。公元前七世纪,中国用土圭测定冬至和夏至,划分四季。公元前687年,中国有天琴座流星群的最早记录。公元前611年,中国有彗星的最早记录,这个彗星即后来得名的哈雷彗星。公元前七世纪,巴比伦人发现日月食循环的沙罗周期。公元前六世纪,中国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公元前585年,发生第一次被预测的日全食(古希腊泰勒斯)。公元前440年,发现月球的位相以19年为周期重复出现在阳历的同一日期(古希腊默冬)。公元前五世纪,提出日月星辰绕地球作同心圆运动的主张(古希腊欧多克斯)。公元前五世纪,论证大地是球形的,认为晨星和昏星是同一颗金星。并提出银河是由许多恒星密集而成的(古希腊巴门尼德、德谟克利特)。公元前五世纪,提出月食的成因,并认为月球因反射太阳光而明亮(古希腊阿那萨古腊)。公元前350年左右,战国时代,编制了第一个星表,后称“甘石星表”(中国甘德、石申)。公元前350年左右,战国时,已认识到日月食是天体之间的相互遮掩现象(中国石申)。公元前四世纪,《天论》一书发表,提出地球中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公元前四世纪,提出宇宙的原子旋动说,认为宇宙是在空虚的空间中,由无数个旋动着的、看不见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公元前三世纪,第一次用天文观测推算地球的大小(古希腊埃拉托色尼)。公元前三世纪,第一次测算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距离的比例,太阳、月球和地球大小之比,又提出太阳是宇宙中心和地球绕太阳运转的主张(古希腊亚里斯塔克)。公元前二世纪,西汉《史记》中《天官书》一篇是最早详细记载天象的著作(中国司马迁等)。公元前二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太阳与月亮的运行表和西方第一个星表;发现岁差,划分恒星的亮度为六个星等(古希腊希帕克)。公元前二世纪,中国汉朝采用农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34年,中国汉朝《汉书·天文志》有新星的第一次详细记载。公元前104年,汉朝编造了《太初历》,载有节气、朔望、月食及五星的精确会合周期。这是中国历法的第一次大改革,但精度较差(中国落下闳、邓平等)。公元前一世纪,西汉发明浑仪,用以测量天体的赤道坐标(中国落下闳)。公元前46年,罗马颁行儒略历(旧历)。据《汉书·五行志》记载,公元前28年,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公元元年~公元1500年一世纪东汉时期,创制黄道铜仪,并发现月球运行有快慢,测定了近点月(中国贾逵)。一至二世纪东汉时期,创制成水运浑天仪(即浑象仪或天球仪),测出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都是半度,黄赤交角为24度。提出月光是日光反照的看法。在《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中,总结了当时的“浑天说”(中国张衡)。二世纪,编制成当时较完备的星表,并首先发现大气折射星光现象(古希腊托勒密)。二世纪,《伟大论》中用本轮和均轮的复杂系统,详细阐述“地球中心说”(古希腊托勒密)。230年前后,三国魏时发现日、月食发生的食限,并推算月食分数和初亏的方位角(中国杨伟)。330年前后,晋朝发现岁差,测定冬至点西移为每五十年一度,比西方准确。并作《安天论》,认为天之高不可量,但仍有其极限,诸天体自由运动于此极限之下(中国虞喜)。四世纪,后秦时发现大气折射星光的现象,并给予正确解释(中国姜岌)。五世纪南齐时,编制了《大明历》,首次把岁差计算在内,并精确测定了交点月和木星一周天的时间,是中国历法的第二次大改革(中国祖冲之)。六世纪,北齐时发现冬夏太阳运行有快慢(中国张子信)。中国民间流传隋朝丹元子著《步天歌》七卷,对当时普及天文知识起了很大作用。七世纪,唐初王希明纂汉晋志以释之。619年,唐朝编造了《戊寅元历》,改平朔为定朔,是中国历法的第三次大改革(中国傅仁钧)。725年,进行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的长度(中国南宫说)。八世纪初唐代,用梁令瓒造的黄铜浑仪测量星宿位置,发现星的黄道坐标和古代不同(中国僧一行)。814年,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哈利发阿尔·马蒙组织下,在美索不达米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天文学大事记年表1

文档大小:6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