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雨巷戴望舒教学目标: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了解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成就。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把握诗歌意象(景物形象)及其特征,探究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3.把握诗人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运用反复、排比修辞和首尾回环的结构对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作用。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雨巷》,感悟诗韵、诗境、诗情。2.体会《雨巷》中意象的象征意义。3.分析运用反复、排比修辞和首尾回环结构对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柯灵曾经这样描述中国江南的小巷:“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xué)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当戴望舒走进这寂静的小巷,当小巷与雨相逢,又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学生梳理】作者简介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戴望舒除了是诗人外,还是个翻译家。戴望舒早期的创作明显地接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又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可以说是“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戴望舒将西方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讲究营造美妙意境二者完美融为一体。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诗歌赏析】1.学生齐读诗歌2.听录音朗诵,听的时候注意诗歌中字的读音,诗歌的停顿、感情基调等。3.强调易错的字音。4.学生带感情朗诵诗歌。5.提问:诗歌的感情基调?明确:低沉、伤感,充满着哀怨和无奈。【讲授】由意象到意境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意象)意象:雨巷篱墙油纸伞丁香姑娘“我”这些意象又各有什么特点呢?组合在一起又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呢?1、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2、篱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3、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4、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李景全词是: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忧愁、凄婉、容易消失离去的。5、“我”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是怀着“希望”的,有美好理想追求的青年,但又是孤独、迷茫的。总结: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古典、凄美、迷离、飘渺的意境。【内容探究】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男子追寻、等待姑娘的诗歌;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诗,诗歌中的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们独特的政治象征。你赞同哪一种看法呢,为什么?请谈谈自己的看法。【知人论世】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1、失恋的痛苦1927年,大革命失败,戴望舒、杜衡到松江县施蛰存家避难。这个时期,戴望舒爱上了施蛰存的大妹妹施绛年。施绛年虽然比他年幼5岁,却因受到良好的教育,懂得感情,开朗、活泼、富有个性,不像戴望舒那样既冲动又忧郁内向。两人性格上的差异造成彼此感情上的不平衡,再加上戴望舒童年一场天花后脸上留下的瘢痕,也使施绛年不悦,这给他们的爱情蒙上了阴影。1928年,戴望舒以跳楼相逼,施绛年无奈只得接受戴望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