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2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2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1.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体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市努力建设成为全省“首善之区”的迫切任务。目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较大,服务体系尚未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服务内容、形式以及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创新;基层(街镇)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有待进一步稳定和加强;部分区(县级市)文化事业经费没有达到“不低于当地财政总支出的1%”的要求。对此,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2.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因地制宜为原则,以社区和农村为重点,着力完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充分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共享性、协调性和多元性,打造全国性的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强化我市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建设全省“首善之区”提供强有力的文化保证。3.目标任务。2009年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建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到201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具备较强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基本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较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2020年形成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二、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优先加快社区(村)文化室建设。在填补未建社区(村)文化室空白的基础上,推进农村文化室配套建设“农家书屋”、“绿色网园”,配备一批群众文体活动设施;推进社区(村)文化室与社区(村)居(村)委会、党员远程教育站、科普宣传室、老年人服务站点、人口文化中心、居民健身场所等集中设施,综合利用,共建共享,其文化室的建筑面积应不少于200平方米(有条件的地方应增加面积),宣传橱窗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活动内容包括书报阅览、书画、文娱、健身、音乐欣赏、互联网服务、科普讲座等。把市、区(县级市)文化中心、街镇文化站、社区、农村文化室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认真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要求,目前先行按照房地产开发小区、XX县区、政府保障型住房小区分类推进,配套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统一移交辖区政府进行调配。推动街镇文化站升级改造工作。2009年,全市文化站85%达到省一级站以上的标准。组建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街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和相应的设施设备,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就近便捷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街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用地由政府优先保障,日常管理由街镇负责,业务由区(县级市)文化部门指导。中心镇要按*市行政区的二级文化馆标准建设综合文化站。新建街、镇三年内必须建立文化站,街镇撤销,合并的要保留或整合原有的文化阵地和相关设施。加强各区(县级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各区(县级市)有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或博物馆,其中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各级图书馆应设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支中心、未成年人书刊阅览区、未成年人电子阅览区和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各级文化馆应设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和投影室、展览厅、老年人活动室、未成年人活动室以及主要艺术门类的活动及培训场所。同时,将文化广场的建设纳入各区(县级市)城市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不同规模的文化广场。2010年,实现XX县区居民平均每千户拥有一个标准的文化活动(包括健身休闲)户外广场,每千人拥有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由各区、县级市政府牵头组织实施,市、区(县级市)两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