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5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优良品格,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了解这“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深层探究1.第8—13段,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写了哪四件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交流点拨】①退佃搬家;②遭遇天灾;③送子读书;④支持革命。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2.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交流点拨】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和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3.作者在14、15段中感叹道:“我应该感谢母亲”。作者的感谢从几个方面来写?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1)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内容的并列,层次清晰。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4.作为全文的结尾,第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交流点拨】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5.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交流点拨】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二)品析语言1.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去“吃大户”。(怎么理解“和平”一词?)【交流点拨】在这里,“和平”指中国农民憨厚温和、勤劳朴实的性格特点。很多人世代为地主耕种,尽管遭灾受难最为严重、惨烈,也能忍耐,能经受住煎熬。然而,灾难不会因为他们的“和平”而放过他们。“不得不”是无法忍耐的饥饿、破产逼迫着他们不得已而“上梁山”——成群结队去“吃大户”。这是最起码的自发的反抗行为,但连这样的行为也遭到最血腥的屠杀。2.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加点的“竟”字有何深意?)【交流点拨】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表达无尽的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3.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交流点拨】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些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三)理解主旨概括文章的中心主旨。【交流点拨】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概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三、板书设计悼念母亲,引出回忆交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回忆我的母亲追述事迹,歌颂美德尽忠于民尽忠于党交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痛悼母亲,报答深恩四、拓展延伸1.课外收集子女孝顺母亲的例子。【交流】人民公仆孔繁森虽远在西藏阿里,却每月定时回山东老家为80多岁的老母洗澡;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