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47页共NUMPAGES47页第PAGE\*MERGEFORMAT4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47页第五章能源资源管理第一节能源资源概述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自然资源在供人们利用时,都可按物理属性分为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两类。其中,能量资源通常就简称为“能源”,它是指赋存于自然地理环境中为人类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各种形式能量的各类自然资源,即凡能为人类社会提供热能、光能、电能等能量的资源都是“能源”。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矿物质能源,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64121.htm"\t"_blank"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749357.htm"\t"_blank"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一、能源资源的分类能源的种类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下面是几种最常见的能源资源分类方式:(一)按是否可以直接利用分类按照能否直接利用,可以把自然界现存的、不改变其基本形态就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太阳能、风能等;把需要将一次能源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方可利用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煤气、蒸汽等。(二)按人类的利用水平分类按照人类的利用水平,可以把在当前历史时期和现有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已被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广泛应用的各种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如水能、生物燃料、化石燃料等;把当前受科学和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而尚未广泛应用的未来能源称为新能源,如潮汐能、地热能、太阳能等。(三)按能源的来源分类按照能源的不同来源,可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能源是指来自地球外部的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雷电能、海水热能、洋流动能、波浪动能、生物燃料能等)和非再生资源(如硬煤、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油砂等);第二类能源是指来自地球内部的地热能、火山能、地震能以及核燃料裂变、核聚变燃料等;第三类能源是指来自地球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源,如潮汐能、陨石能和彗星能。二、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一)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截至2006年年初,全国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9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4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3种。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882233.htm"\t"_blank"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三)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5106.htm"\t"_blank"西气东输、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9203.htm"\t"_blank"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四)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