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筹资预算报告(5篇)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筹资预算报告篇一——2008年2月15日在孝昌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孝昌县财政局各位代表: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县财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强县、项目立县、旅游活县、农业安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加强收入征管,严格依法理财,多方筹措资金,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改革、促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较好地完成了财政预算任务,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3600万元,占调整预算13020万元的104.5%,比上年增长31.5%,超额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收入目标。其中:上划收入完成4243万元,增长2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357万元,增长36.8%。分征收部门为:国税部门完成3456万元,增长26.1%;地税部门完成4828万元,增长34.6%;财政部门完成5316万元,增长32.4%。全县财政支出完成40276万元,占调整预算38866万元的103.6%,比上年增长29.8%。财政支出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一是一般预算收入增加2516万元;二是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增加2144万元;三是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保障经费增加2712万元;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下达补助765万元。全县财政支出中,农业、教育、科技等政策性支出增长幅度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2007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和上年结余,减去财政总支出和专项结算上交,结余2326万元。其中用于规范公务员津补贴补助计入当年财力,应结转下年支出1982万元,净结余344万元。2007年县直预算执行情况是:收入完成10806万元,占调整预算8863万元的121.9%,比上年增长37.6%。其中:上划收入完成3785万元,占调整预算3840万元的98.6%,增长22.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021万元,占调整预算5023万元的139.8%,增长47.3%。县直财政支出31922万元,占调整预算25631万元的124.5%,增长33.6%。县直主要政策性支出完成情况是:农林水事务1485万元,增长26.2%;教育15058万元,增长27.8%;科学技术495万元,增长31%,均达到有关政策要求。2007年县直财政平衡情况是:资金来源4013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21万元,税收返还566万元,省体制调整基数返还1161万元,原体制补助567万元,各项转移支付补助28877万元,结算补助423万元,上年结余1523万元。资金运用38304万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1922万元,补助乡镇支出5550万元,上解省财政832万元。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相抵,结余1834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1602万元,净结余232万元。2007年,我们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全年财政工作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增收节支,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收支目标。收入方面,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完善税收信息化征管体系,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对重点税源加强监控,实现了主体税种和重点行业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加强非税收入控管,加大了对国有资产非转经收入、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征管力度,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断增加地方可用财力。支出方面,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牢固树立公共财政理念,着力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财政资金坚决从市场竞争性领域中退出,重点转向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保发展。一是始终把保工资放在财政支出的首位,工资预算足额安排,乡镇干部工资做到了及时足额发放。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公务员及参公人员津补贴政策落实。二是大力压缩公用支出,牢固树立“节支就是增收”的理念,严格控制预算追加,清理一次性预算专项,大力推行会议及公务定点接待制度,对大宗购置和服务实行政府采购,压缩公务开支。三是财政支出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困难群体和基层倾斜,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沐公共财政阳光。(二)积极拓展财源,壮大了地方财政实力。一是加大投融资力度,支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