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物备课工作计划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备课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生物备课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1.学生发展。贯彻学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加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进行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教育。2.教师发展。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组内教师团队意识的培养,为教师的'个人发展和专业成长奠定基础。3.学校发展。践行初中部“课改”行动计划,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扎实抓好本期生物教学,以利于夯实生物中考的基础。二、具体工作和措施1.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活动(1)规范集体备课主题,结合本组实际情况,备课组活动主要以研究备课为主,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学案的设计,注重教学反思和教学后记。(2)规范集体备课的分工和责任,备课组成员根据统一的分工安排,在活动中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主备人认真扎实的备好课并讲解,辅备人积极主动的评议、讨论。2.听课评课(1)听课时全体参与,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不局限于组内的互相听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外出学习的机会并认真作好记录。(2)评课时由备课组长主持评课,要实话实说,注意汲取他人经验,找出不足,发现问题大家一起反思,提出解决办法,然后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3.教师成长(1)本学期我们备课组计划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学习心得。(2)本学期每节内容教学后应认真写下个人教学反思或教学后记,包括:你对该节课的评价,你对该节课的修改设计或建议。(3)利用教学博客或其它方式,积极与名网、名师交流探讨,从而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三、教学进度安排(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按照学校课时安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如下计划。1、(2.22-2.26)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课时)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1课时)2、(3.1-3.5)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1课时)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课时)3、(3.8-3.12)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2课时)4、(3.15-3.19)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课时)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课时)5、(3.22-3.26)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6、(3.29-4.2)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课时)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1课时)7、(4.6-4.9)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课时)8、(4.12-4.17)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课时)9、(4.19-4.24)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课时)10、(4.26-4.30)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课时)11、(5.6-5.8)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课时)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课时)12、(5.10-5.14)第四单元第六章第四节激素调节(1课时)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课时)13、(5.17-5.21)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课时)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1课时)16、(5.24-5.28)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课时)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课时)17、(5.31-6.4)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课时)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1课时)18、(6.7-6.11)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1课时)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鸟(1课时)19、(6.15-6.18)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哺乳动物(1课时)20、(6.21-7.3)总复习期末考试与评卷生物备课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是我校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四星级复评后的第一个学期,本组将在本学期以教务处的工作计划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任务驱动,问题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功能,力争提高本组教师的教学质量。二、主要工作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统一对“任务驱动,问题导学”新授课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分章节对教材内容进行三维目标的分析和研究,以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效率。2、在充分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提出不径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交流和分析,认真对待不随意放过,课后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讨论研究,以便解决问题。3、每位教师对学生作业的量要合理,但作业的质量要严格把关,切记不能只布置不批改,要统计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大多数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