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作文指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指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有的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叫苦不迭。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快乐作文呢?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拉近作文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写作兴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单凭空想像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参观、课外实践活动、文体竞赛、游戏等,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金秋十月,学校组织了一次去农场采摘活动。到了果园,满眼都是红的绿的苹果、枣子,这可是他们头一次见到啊!学生兴奋得不得了,飞也般得冲进林子。他们几人一组,想尽一切办法地抢摘着,提着沉甸甸的战利品,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回来后,他们以《快乐的采摘》为题记录下了这次活动。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兴奋、快乐的感受,这篇作文当然写得是前所未有的生动。当然,还可以在作文课中现场组织一次活动或比赛,如拔河比赛、老鹰捉小鸡,打龙头。这样学生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观察者,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又有教师的引导观察,使学生既乐在其中,倾情投入,又能置身事外,冷静观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描述生动,充满情趣,写作兴趣也会自然而然有了。二、写下水文,激发写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和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这话是极有见地的经验之谈。老师如果坚持下水练笔,不仅能使自己得到提高,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向师性经常写下水文,确实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一次,我指导学生写《我熟悉的一个人》。在部分学生写孩子的习作草稿中,几乎个个都是一样的描述。其实,人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特点。小孩子的长相绝对不会彼此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细致地观察,想当然地写。针对这一具体共性的问题,我首先从学生的习作中抄录几个片段让大家认领,由此让学生认识到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的重要性。接着我朗读下水文,让学生猜猜老师写的是谁,并说出根据什么猜出来的。我写的学生是这样的:个子很高,身体消瘦。他留着短短的平头,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对不大的眼睛,一笑起来就成了一条缝儿。鼓鼻梁,尖下颏儿。也许是身上没有力气吧,他总是弓着背,下巴搭在课桌上,显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你再看他那一身黑乎乎的校服,可想而知定是个淘气包。我读了之后,学生们马上猜出我写的是谁。这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手练习说话说特点猜人物。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写作欲望。实践证明:靠大谈写作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的事物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叶圣陶先生亦云: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例如:写景抓不住特点,写不出意境和内涵是学生不喜欢写景的重要原因。人们往往把这归结于学生对周围的景物不够留心,缺乏丰富的联想,加之谴词造句的火候不到所至。而实际上,老师指导学生写景时仅仅纸上谈兵,没有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融入景物才是学生对写景作文倍感头痛的关键所在。在一次《我爱家乡》的作文教学中,我首先演示CAI课件(小兴安岭美丽而富饶的景色),这样学生自然就被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课堂上巧妙的用画面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课件意境美。有了表达的欲望后,再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捕捉习作素材,帮学生成功的跨越写景作文这道难关。学生在课堂上同时受到音乐、美术、文字语言等多种媒体的熏陶,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因此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习作题材较广,感情真挚,能写出一定的意境,文章颇富新意。四、以赏识激励,激发写作热情。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一个班的学生写作水平当然是参差不齐的,但从学生的写作愿望来说,他们都有追求美好、憧憬未来、渴望成才的共同特征,他们都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