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7页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镇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构建“六位一体”立体化全覆盖工作格局,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方案》(博发〔2013〕4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三大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以“富裕、生态、和谐”为标志的活力**、文明乡镇的总目标,牢固树立“工作往实处抓、重心向基层移”和“主动维稳、能动司法”的工作理念,加快推进“六位一体”(坚持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指导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贯穿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信息化建设支撑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法治化建设规范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完善责任体系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纵向立体化、横向全覆盖工作进程,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三大工程”,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实现“三个明显提升”、“五个防止发生”和“一个大幅度下降”(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防止发生政治性事件、群体性事件、重特大刑事治安案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以及政法干警违法违纪案件;来镇及镇以上信访总量大幅度下降)的工作目标,维护全镇社会持续和谐稳定。二、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工程1、目标要求。按照“六位一体”立体化全覆盖的总体要求,以“网格化走访、网格化服务、网格化代办”工作经验为蓝本,按照“镇办负责、村居落实,层级管理、网格运行”的原则,微观细化管理单元,激活优化服务资源,实行精细化管理、无缝隙服务。2013年8月底前,全镇、村(居)全面完成网格化管理划定,建立镇、村(居)、居民小组三级网格,实行“三定”模式(定格、定人、定责),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聚合工作力量、融合群众关系,实现“四个全部”(全镇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场所全部划进网格;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国土、安全监管、劳动保障、计生、民政、物业管理、群防群治等资源全部延伸到网格;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证照办理、缴费报销、公益服务、民情诉求、政策咨询等社区事务全部纳入网格进行代办),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2、网格划定。以镇为责任主体,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第一级网格为镇,第二级网格为村(居),第三级网格为基础网格,按照“地域相邻、规模相当、人员相熟、文化相近、资源相通”的原则科学设置。村(居)可依托村庄和居民小组划定,一个基础网格一般不超过200户。各级网格划分要有利于包干负责、上门走访、专业服务、全程代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交叉重叠,不留空白民居。3、人员配置。每个网格至少配备2名网格负责人,作为网格内全部事务的直接责任人,全面协调解决各项事务。第一级网格第一责任人由镇党委副书记担任;第二级网格第一责任人由村(居)党组织书记担任;第三级网格第一责任人由村(居)专职工作者、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担任。以镇为主体,优化基层党组织成员、机关干部、社区民警、物业保安,信访、计生、民政、信息联络员等人员配置,为每个基础网格选配2-3名专兼职管理员。根据每个网格范围大小和服务内容,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楼栋长、村(居)民代表、医生、教师、村(居)志愿者等资源,分级分类组建专业性服务团队,面对面服务网格群众。镇里成立社会管理服务协会,镇延伸建立社会管理服务分会,强化社会协同、群众参与。4、工作职责。依据三级网格工作内容和标准要求,逐一明确工作职责。(1)一级网格工作职责。全面负责网格划定和运行管理,安排部署网格内重大事项和工作;负责一级网格数据信息的整理上报、台帐汇总、分析研判和归档管理;指导办理村居(居)管理与服务等综合工作,协调解决重大事宜;收集整理村(居)民意见和建议,对二级网格反映的问题进行研究处置或上报;对二、三级网格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对专兼职网格管理员进行教育培训。(2)二级网格工作职责。受理村(居)民要求代办事项、群众投诉等日常业务工作;做好网格内各类数据信息、台帐和档案的汇总管理工作,及时向一级网格报送信息;指导监督基础网格开展工作;协调处置基础网格上报的问题。(3)三级网格工作职责:负责收集、整理、上报网格内“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基础信息;进行入户调查走访,及时收集社情民意,记录《民情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