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伯牙鼓琴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重点: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2.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伯牙鼓琴》。(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生回答,师板书:伯牙锺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二、初读课文,层层训练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2)正音。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词语能读对吗?课件出示:鼓琴哉若巍巍汤汤绝弦终身指名读,全班齐读。师:下面的句子,能读好吗?依次出示: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学生试读,集体评议。(3)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3.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师生合作读。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同学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5.指名配乐读。【设计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三.小组合作,理解文意1.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以第一句为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鼓”是“弹”的意思,——现代文中的“鼓”已经没有“弹”的意义了,词义现在已经消失了。“琴”指的是古琴。教师小结:你看,文言文中几乎每个字几乎都能表达确切的意思,有些词义古今变化很大。【设计意图】本环节以“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的理解为例,使学生明白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要理解文言文就要理解到每一个字的意思,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小组内交流重点字词的含义。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师:“方”是刚才的意思。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预设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预设4: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师:叠字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一种音韵之美、节奏感,又使作家诗人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3.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大山的情怀,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锺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环节,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刚才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四、练讲故事,言语实践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2.小组内练讲故事。不看书,把这个故事讲给小组内同学听,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在小组内试讲。3.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