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中学课件 / 文档详情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经典教学设计.doc 立即下载
上传人:石头****海海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0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经典教学设计.doc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经典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课标、教材、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的第二章第一课,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后面电解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化合物的学习等均离不开分类法的指导。【教学目标】感受分类法在科研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知道任何分类都具有一定人为性和多样性;能区分和熟练应用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领会“分类识共性”的方法论意义;能初步根据需要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适当的分类,从而提高学习和研究效率。【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根据需要灵活地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适当的分类。2.难点:准确理解概念间的三种常见关系——“并列”、“包含”与“交叉”【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情境法,问答法,示范法;2.学法:听课、阅读教材、交流讨论、练习。【教学资源】教材、PPT、演示实验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抛出在超市购物或图书馆选书的情境,引出分类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以生物、化学为例强调分类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普遍应用。观察课本图片倾听、讨论引导学生通过真实情境体会分类法在生活、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唤起学习兴趣2分类法标准和结果的多样性举例讲授分类标准及方式的多样性;提问:请大家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学科领域和内容进行分类倾听,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类法的特点3树状分类与交叉分类法结合实例讲授树状分类法及其特点(见后面附1)结合实例讲授交叉分类法及其特点对比讲授概念间的从属与交叉关系(见后面附2)提问:请学生再举出相关实例倾听、思考、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或事物间的从属关系与交叉关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分类方法4应用练习PPT展示练习题目,详见后面附3对答案及点评思考完成练习并校正错误让学生在迁移应用中加深理解分类法的技巧和意义5小结再次强调分类法在后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倾听强化本节要点附1:宏观辨识——纯净物的常见树状分类附2;概念间的关系——“并列”“包含”与“交叉”①并列关系: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酸与碱。②包含关系: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③交叉关系: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附3:课堂练习1.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NaHCO3B.Cu2(OH)2CO3C.NaClD.Na2CO32.物质的分类如下图所示:甲乙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板书设计】§2.1.1分类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一、常见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以较全面地反映事物的多重属性。(2)举例①Na2CO3eq\b\lc\{\rc\(\a\vs4\al\co1(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属于钠盐,按其组成的阴离子来分类,属于碳酸盐,按其溶解性来分类,属于可溶盐))2.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方法,较好地反映事物间的从属关系。(2)举例二、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课后作业】1.分类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4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请分别填出其化学式。甲:Na、H2、O2、Cl2;乙:CO、Na2O、CO2、SO2;丙:NaOH、K2CO3、KHCO3、K2SO4;丁:NaOH、Ca(OH)2、KOH、NaCl。甲,乙,丙,丁。2.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写出各步转化反应方程式:eq\x(Ca)eq\o(――→,\s\up14(①))eq\x(CaO)eq\o(――→,\s\up14(②))eq\x(CaOH2)eq\o(――→,\s\up14(③))eq\x(CaCO3)eq\x(C)eq\o(――→,\s\up14(④))eq\x(CO2)eq\o(――→,\s\up14(⑤))eq\x(H2CO3)eq\o(――→,\s\up14(⑥))eq\x(CaCO3)eq\o(――→,\s\up14(⑦))eq\x(CaO)【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的分类法虽然简单,但其意义重大,教学过程不宜一步到位,而是在作了有关基本学习以后,重在后续章节学习中去不断应用,使之真正成为指导化学学习的一条重要方法。因此,本节内容不是纯知识层面的,而是具有方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经典教学设计

文档大小:37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