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争吵》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争吵》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争吵》教学设计1第15课《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李波仪陇县大寅镇小学校一、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谛弄脏了,“我”认为他是故意的,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虽然“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我”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克莱谛却主动要求与“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从“开头”到“我在外边等你)讲“我”和克莱谛吵加的原因第二段(从“我觉得很不安”到“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讲“我”后悔和克莱谛吵架。第三段(从“终于挨到了放学到“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讲“我”和克莱谛重归于好。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父亲对“我”的教育。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此外,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贴近,因此,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上也会较容易。课时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3.小练笔:写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里变化。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3、情感目标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二)、教学重点、难点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回顾词语,导入课文1、开火车读词语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以填空的形式,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师出示答案,师复述时板书)争吵我克莱谛故意无意和好(五)品读感悟,体会心理变化1、教师: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克莱谛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那“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第5—8自然段。2、学生各自放开声音朗读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3、交流反馈(讨论)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为什么不该那样做?能用书上的话说出来吗?(“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的“好”体现在哪儿?(“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母亲的情形”)(师总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懂事、勤劳(“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种种情形来”从这里知道他是一个十分(惹人喜爱)的孩子。“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缘故吧”2“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了什么?(生自由○说:说明了“我”爱面子、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3课件出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等着你!”看看这两个句子,请同学们思○考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先同桌互读,再分角色读。男女生读,指名学生来评价,那你能和你的好好朋友一起来读一读吗?(注重评价、朗读这两句话,朗读时要语气,应读出文中人物他们当时心里想的语气)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着你,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以为他要报复我,要打我,我只采取防御措施)我们明白了俩人想的不一样,应该怎么去读。(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第二句表示“不甘示弱”的语气,也应稍重。)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三处,勾画)○a.“应该知错认错。”(要勇于承认错误)b.“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要是错了,别人打你,只要防御,不要还手。)c.“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一定要在读中去体会,(单个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小组讨论体会,由代表汇报,师再总结板书)争吵我克莱谛故意无意和好团结友爱以诚待人(六)拓展延伸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去处理矛盾,你在生活中与同学有发生过类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