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11/NUMPAGES11粮食节约活动方案粮食节约活动方案1所谓“三大行动”即“弯腰行动、无声餐厅、光盘行动”。为了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弯腰”来营造干净卫生温馨的学生生活环境;以“无声”推广餐桌文明礼仪;以“光盘”培养学生节约的习惯,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现制定如下活动计划:一、活动口号养成教育,从我做起二、活动目标以提升学校文明程度指数为目标,积极宣传餐桌文明知识,倡导餐桌文明行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广大学生良好地行为习惯。三、活动内容普及日常文明知识,推广餐桌文明礼仪倡导光盘用餐行为,养成节俭生活习惯四、实施步骤(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13日——3月19日)重点是工作部署,宣传发动。各班在3月20日的班会课上作动员工作,宣传教育并组织学生开展文明就餐、爱护环境承诺活动。(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13日——6月20日)1、营造氛围。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做到学生人人知晓,共同争做文明餐桌的参与者,爱护环境的守卫者。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进一步宣传光盘行动。2、加强管理。各班开展“盘盘净餐,人人节俭”的“光盘行动”。每班设定一位“光盘行动”检查人员,监督学生餐盒,对学生用餐插队、喧哗、乱跑乱扔者进行教育,检查是否将饭菜吃净吃光。3、举行“爱护环境,节约粮食”的主题班会活动时间:3月20日活动对象:一年级、二年级4、开展一次“三大行动”的学生签名活动。活动对象:一、二年级在校就餐学生代表及教师。活动时间:3月底活动地点:学校操场5、养成教育手抄报活动对象:一年级、二年级活动主题:“爱护环境,勤俭节约”活动时间:4月10日至4月18日6、“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教师演讲比赛活动对象:低年级组全体教师活动主题:“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活动时间:4月底7、学生节粮宣传创意设计。活动时间:5月12至5月21日利用美术课和班会课组织学生参与自主设计“光盘行动”节粮宣传标语或宣传画,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评奖。优秀作品放在食堂显目位置,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形成反对浪费,文明用餐的社会新风尚。8、学生环保、节粮征文。活动对象:二年级全体学生活动主题:“勤俭节约,爱护环境”活动时间:6月(三)总结与评比阶段(6月20—28日)各班评出“文明之星”35名。希望各班级以“三大行动”主题活动为契机,引导全体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担当自觉的责任感,争做节约和爱护环境的表率,营造学校的节约氛围,使学校的校园环境、同学们的学习风气和精神面貌都有一个质的提高。粮食节约活动方案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核心课程。它向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将来的生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结合我校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主题设计新学期刚刚开始不久,我发现每天午餐后垃圾桶里总有不少没吃完的饭菜。班主任在班会上提出了这件事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不置可否,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为更好地让同学们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我决定开展一次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教育孩子们不要浪费粮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道德品质,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增强他们节约粮食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社会其他人群,进一步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二、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让孩子们自己调查了解社会、家庭、学校浪费粮食的情况,认识到呼吁人们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通过让孩子们当小记者开展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3、培养尊重他人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4、通过活动,让孩子举一反三,由节约粮食到节约水、电等,懂得保护环境。三、活动过程设计本次活动选择三年级1班的学生,共分为五个阶段(一)准备阶段1、明确这次活动的意义,通过开班会、学生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明白这次活动的目的、方式方法和实施过程等。同时探讨研究活动思路、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2、组织学生准备必要的活动素材,例如图片、文字资料、垃圾袋、铅笔、纸张等等。3、提前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与食堂、饭馆等单位负责人做好解释沟通工作,以便活动顺利开展。(二)查阅资料按照学生的分组,让学生分工协作,利用电脑、书本等工具查阅粮食相关资料,如平时的食物来源都有哪些、各种食物营养价值如何、全球各国粮食种植以及利用清况如何、生活中存在的粮食浪费情形等等,一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粮食浪费现象的认识。(三)现场调查了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