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综述[摘要]通过对1985年~2020年间有关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文献的全面梳理,了解已有研究文献的主要涉域及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提出应切实依法办事、加强学科建设、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满足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四点建议,以期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推动后续研究。[关键词]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0)08—0162—04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也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弘扬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具有战略意义。自国办发【2001】48号文件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20年修订)颁布以来,明确规定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学界对军事理论课教学领域的研究就不断增多,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涌现出了一批学术成果。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的梳理与回顾,从而把握当前研究的总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后续研究。一、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朔源我国1984年颁布的《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1985年起全国许多高校开展了军训,于是以集中军训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开始为广大高校和社会认可,但此时的军事理论课尚未进入高校视野。2001年,国办发【2001】48号文件颁布,规定从2002年起,各地要将学生军训列入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列为考查科目。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育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3周。此时的军事理论课虽已被提上高校议事日程,但没有像军事技能课那样列入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因此还不被广大师生重视和认可,在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2002年6月19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并把其作为普通高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据。《大纲》明确规定“军事课是城市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至此,军事理论课正式列入高校的教学计划,成为一门必修课。2020年修订的《大纲》中又强调指出: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外,应积极开设选修课和举办讲座。从此,军事理论课教学领域的研究才逐渐增多。在CNKI总库中,以“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等为题名跨库初级检索1985年~2020年间的文献,共检索有58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年12月2日),其中期刊全文数据库56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库2篇。不难看出,学界对军事理论课教学领域的关注是从2020年逐渐增多的,2020年至今的成果数量占到了总篇数的87.93%,而1985年至2020年20年间的成果数量才7篇,仅占总篇数的12.07%。这表明之前军事理论课教学并未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引起应有的重视,到了2020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对《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明确规定“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军事课列入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才受到重视和得到相应发展,有关研究成果也才不断涌现。从所检索文献来看,军事理论课教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等方向。可见,如何上一堂大学生爱听的军事理论课、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确保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授课教师和学界同仁共同关注的话题。二、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涉域近年来,学界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关于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研究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兴趣,以及能否有效发挥高校国防教育的“国防”和“育人”双重效益。学界对此论述多从课程定位、教学重点、教材建设、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展开,主要观点有:邓秀金、郭大为认为,要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确立学科地位是前提,建立规范的教学运作机制是保证,重视教师队伍培养是关键,加强教材建设是基础,加快设施建设是物质条件〔1〕。陈世利指出,要提高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