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标教学反思新课标教学反思范例【1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新课标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加减法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更不用说自己想出验算方法了。因些,在新授前,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57+86=;157+()=243;()+86=243,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算出结果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并通过比较,从而搞清楚加减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为本节课加法用减法验算做铺垫,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点。在新授的教学中,因为验算是学生第一次碰到,学生在讨论验算方法的时候还是出现了问题,学生感觉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于是我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根据例题的135+48=183的竖式提问,如果我用183去减135,那么结果会是多少呢?(48)如果计算结果不是48,那说明是什么问题?(说明结果183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大家能不能用这一种方法来验算一下?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使学生明白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可以用加减法的关系来验算的。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另一个减法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出来了,至于交换加数的位置这一种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新课标教学反思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应遵循这些原则:(一)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二)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注重朗读指导的原则。(四)借助历史,还原现场的原则。(五)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六)情感教育与情景感悟相结合的原则。下面我以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望天门山》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设计和做法。教学目标: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2、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他体验诗人的感情。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呢?指定学生起来背一背李白的一些古诗。2、师: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写的诗——(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读诗乐趣。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2、检查交流。(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断楚孤帆亦妆(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2)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的!(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家联系课文中的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1)学生个人读悟。(2)在学习小组中交流。(3)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4)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诗歌的能力,独立理解诗歌的`意思。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遵循了“注重朗读指导的原则”和“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诗情。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4、指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地背。)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热爱古诗。四、书写生字,默写古诗。1、练习写生字“断、楚、孤、帆”。2、默写古诗《望天门山》。设计意图:养成天天练、天天写的好习惯。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遵循了“情感教育与情景感悟相结合的原则”)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设计意图: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六、走出课文,拓展延伸。新课标三上:《望天门山》教学反思《望天门山》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古诗主要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的资料。课后,收集李白的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