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税务筹划第3期(总第9期)润博财税顾问工作室目录1筹划前沿计划理论税务计划理论界定和实践方法2计划技术资产重组中税务计划策略9税务律师律师谈法相关税务专业服务内容及风险控制讨论12律师提醒个人以实物出资是否缴纳增值税20筹划实务软件企业税务计划浅议23财税研究税务计划——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新理念37经典案例先重组再转让节税效果显著40怎样设定外地经销处涉税性质42法规速递45关于润博67计划理论税务计划理论界定和实践方法市场经济强化了企业利益意识。围绕利益最大化目标,企业经营管理者们常常关注一个共性问题是,企业怎样做才能缴纳最少税收。为了这一目标,有不择手段公然对抗税法偷逃税款,有弄虚作假骗取出口退税,有试图打所谓“擦边球”规避税收,有企业则利用税收政策实现节税。就其行为性质而言,不外乎违法和不违法两种。因为违法行为要负担对应法律责任,于是寻求正当少缴税便成为一个经营管理时尚,税务计划正是在这么背景下得以盛行。本文试就税务计划理论界定、操作方法和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供读者参考。一、企业税负和税务计划企业税负是指企业负担国家税收数额和程度,广义税负指企业向国家上缴多种税、费和基金等总负担,狭义税负仅指企业向国家上缴多种税负担,不包含多种税外负担。企业税负名义负担和实际负担可能不一致,名义负担是一个法定负担,即税收法律、法规等要求企业应该负担税负,实际负担是一个经济负担,即企业最终在经济上负担税收负担。因为税收负担和企业经济利益成相互消长关系,企业往往经过违法或正当路径寻求减轻或免去税收负担。以下对这些行为性质作部分剖析:1、偷税(TaxEvasion)。偷税在国际上通常称为逃税。中国税收征管法解释:“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私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是偷税。”中国刑法对偷税罪有类似解释,并要求“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不满30%而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或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两次行政处罚又偷税,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30%以上而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从以上法律解释能够看到,偷税是一个违法行为,采取这种行为来获取经济利益,其结果肯定会受到法律追究,所以减负成本很高昂。2、避税(TaxAvoidance)。对于避税解释国际上尚无统一定论。按国际财政文件局说法,避税是指个人或企业以正当手段,经过精心安排,利用税法漏洞或其它不足来降低其纳税义务行为。瑞典学者认为,避税是纳税人采取了完全合乎民法手段,又充足利用了多种税收法规,取得不是立法者原来所期望税收利益行为。中国学者张中秀在《避税和反避税全书》(1994年版)中写道:“避税是指纳税人针对税法不完善及多种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税收缺点,回避纳税义务活动”。上述说法共同一点就是:避税行为尽管不违法,但往往和税收立法者意图相违反。比如,按现行消费税要求,香皂属于护肤品应征消费税,而肥皂则不征消费税,对此有家工厂钻该项要求空子生产了一个名为“阿尔贝斯皂”,这一做法显然带有避税倾向。又如,现行税法要求,新办企业能够免征十二个月企业所得税,于是有些人为了享受这项优惠,精心玩起了“开关工厂”、“开关商店”把戏,这种行为即便取得成功,肯定也不符合税法立法本意。避税最常见、最通常手法是利用“避税港”(指部分无税收负担或税负极低尤其区域)虚设经营机构或场所转移收入、转移利润,和利用关联企业交易经过转让定价转移收入、转移利润,实现避税。因为通常意义上避税行为有悖税法精神,也能够说是对税法歪曲或滥用,故世界上多数国家对这种行为采取不接收或拒绝态度,通常针对较突出避税行为,经过单独制订法规或在相关税法中制订尤其条款来加以反对,中国也采取这种立场和做法。如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和税收征管法中全部相关联方交易纳税要求,另外国家税务总局还专门制订了《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等单项法规。3、税务计划(TaxPlanning)。税务计划就其目标和结果而言,常被称为节税(TaxSavings)。印度税务教授N.J.雅萨斯威认为,税务计划是“纳税人经过纳税活动安排,以充足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包含减免税在内一切优惠,从而取得最大税收利益”。美国学者W·B·梅格斯博士认为:“大家合理又正当地安排自己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税收,她们使用方法可称之为税务计划”。对税务计划通常国家全部采取接收态度,如荷兰议会和法院就认可:纳税人有采取“可接收方法”,用正常路径来“节税”自由,其特征是用正当策略降低纳税义务。这些表述说明,税务计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