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除的尽吗》教学反思《除的尽吗》教学反思(精选14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除的尽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除的尽吗》教学反思篇1由于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对此知识有所了解,所以本节课我准备以复习的形式上,一方面了解学生对循环小数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一方面再次引发学生的认识,加强巩固。在本节课上,我是这样做的:一.复习旧知,引发概念。课始,我出示了这样几个小数0.666…1.251.4343…2.3636,让学生观察,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会发现在两个小数的后面有省略号,经过回忆,他们会说出“循环小数”这个数学名词,这时师提问:那么什么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呢?引发大家思考,经过再次观察,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多种角度,强化认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循环小数,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1.对子互相举例子;2.指生在黑板上举例子;3.说一说哪些是循环小数。4.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在写时我主观认为,加省略号的写法简单,所以没有重视,只强调了简写的方法。三.选择取值,学会应用。在实际问题中,经常需要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这时就要用到“四舍五入”法,我首先让生说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再结合例子看看该怎样取舍,然后解决问题,本环节学生轻松完成任务。通过教学,我发现:1.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有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不会处理,致使乱了阵脚;2.对学生深入不够,致使许多错误存在,而我却没有发现;3.练习形式单一,致使学生兴趣低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多钻教材,多学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学情,备出适合学生也适合自己的`课,提高课堂效率。《除的尽吗》教学反思篇2《除得尽吗》是一节计算课,在计算过程中发现商数和余数的特点,从而认识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且会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在教学的设计上,我把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认识什么是循环小数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能计算商是循环小数的小数除法作为难点。实施教学之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习兴趣还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基础。由拍手、接着画游戏的“循环”现象开课,让孩子初步感知循环的特点,再到数学中的“循环小数”,让孩子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由孩子对游戏的好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游戏的“循环”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循环现象,可以使学生直观、简捷、有趣地了解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循环,在生动直观的现象中既突破难点,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二、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先让学生通过计算73÷3、9.4÷11,发现除不尽。接着我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除不尽,学生通过计算来发现“余数的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导致商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规律,然后讲解讲解什么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讨论,从而获得循环小数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的尽吗》教学反思篇3教师出示几道除法计算题,让学生自己计算;2.学生在计算中比较、寻找商的共同特点;3.师生对话交流归纳“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4.抽象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并对照书上的概念解释重点词。思考:是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呢?教学设计中的原因:我们先从教学设计上找原因,我发现不管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还是教学案例,基本上是以师生对话为主进行“循环小数”概念的教学。比如前面的教学流程,都是师生交流为主。说——商的共同特征,说——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说——循环小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流程只有少数学生有表达和概括的机会。如果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的概括过程,即让学生自己写出商的特征,师生进行交流反馈后,再独立写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这样教学学生是不是容易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调整“循环小数”的教学流程为此,我调整了教学流程,把原来以说为主变成以写为主。其他都不做过多的改变。即:1.计算并观察商的特点;2.独立写出商的共同特征;3.师生共同归纳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4.学生写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师生共同概括完善循环小数的概念。《除的尽吗》教学反思篇4本节课的内容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是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堂上首先通过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