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伯牙绝弦说课稿伯牙绝弦说课稿优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伯牙绝弦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伯牙绝弦说课稿1教材简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讲述了音乐家俞伯牙为悼念知音钟子期而摔破古琴不再复弹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标准,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学情分析:文言文,时空跨越较大,学生存在着明显的语言障碍,理解障碍。教学目标:知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祖国悠久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力: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情感: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方法教法:运用“对比”法、“联想”法和“资源整合”法。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法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设计流程:一、反复诵读,感触知音之义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并告诉学生:文言文是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刚才聆听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就是由文言文《伯牙绝弦》而改编。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伯牙绝弦》去打开这扇艺术大门,感受它的无穷魅力。1、读通词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教师巡视指导,并有针对性地范读。2、读懂意思。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疑问:什么是绝弦?“志”、“兮”以及四个“善”字等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借用工具书、插图试着疏通文意,初步感知知音之义。3、读出韵味。文言文的吟诵,不仅要读通顺、读流利,还要读出文言特有的节奏、韵味。(1)指导停顿。学生自由读文,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文章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用“/”画出停顿并练读。再指名试读,教师具体范读指导。(2)指导读语气助词。“善哉”、“兮”等词在文中没有实指表赞叹,教师指导读出赞叹语气。此举设计我意在抓住文言文的特点,通过逐层朗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发挥语言的音韵美,让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音韵,让声音回在空中,韵味深入心中。二、展开想象,感遇知音之乐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而文言文语言简洁、精炼,正好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为了消除学生的理解障碍,促其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丰富表象,并在表达中发展语言,我围绕文本设计了三个有梯度的想象理解。1、换位性想象——感两“善”。“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我让学生从“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中,从子期的角度想象伯牙的弹奏艺术;让学生从“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中,从伯牙的角度想象子期的赞叹与常人赞美的迵异;让学生从此时两人的心情角度想象相知的愉悦。师生一起想象:连绵起伏的巍巍群山,缓缓流淌的清清溪水,一起想象子期的那种深层理解,真诚的赞叹。音画合一,伯牙醉于艺术,感于子期;高山流水,千古绝弹,子期迷于伯牙。2、借用式想象——解“念”“得”。“伯牙之所念,子期必得之”,为了加深理解,突出伯、期之间的默契,我引导学生进行“借用式”的拓展和运用: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子期分别是怎样赞叹的?师生分角色想象读。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生接读:善哉,袅袅兮若炊烟!伯牙鼓琴,志在白雪。生接读:善哉,皑皑兮若白雪!伯牙鼓琴,志在霞光。生接读:善哉,灼灼兮若霞光!最后让学生排比式地连读,领悟文本内涵:伯牙我心有念,我的好朋友子期必得之、必解之、必懂之、必衷心而赞之。3、联想型想象——悟“知音”。为了让学生真正悟得知音之内涵,实现从音乐知音到生活知音、心灵之音的提升,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伯牙和子期这一对知音终于相遇了,他们会干些什么呢?“他们一起探讨音乐”“他们一起饮酒作诗”“他们一起上山砍柴”“他们一起说古论今”……真可谓知伯牙者子期也,念子期者,伯牙也。引导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们联想平时生活中当自己的行为、语言得到别人赞同和认可时内心的愉悦从而体会伯牙子期相遇时的欢乐。三、对比解读,感失知音之痛为了让学生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悲痛心情,我采用对比解读的方法通过画面的对比、音乐的对比及语感的对比,使学生视觉、听觉和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冲击,拨动学生的心弦。1、画面的对比:展示伯牙与子期相遇时形影不离,鼓琴、赏景等愉悦画面后出示伯牙形只影单孤独寂寞的场景。2、音乐的对比:同时把相遇时的欢快乐曲换上悲伤的乐曲。3、语感的对比:(1)在欢快的乐曲中,愉悦的画面烘托下,教师激情讲述:伯牙心中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