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虞美人》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虞美人》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虞美人》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说教学目标《虞美人》为古代诗词鉴赏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唯一的一首词,属于教读课文,鉴于教学大纲对本课提出的“因声求气,吟咏词韵,仔细揣摩词人所抒发的亡国之痛和悲愁情怀,体会词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的要求”,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一)知识目标:1.了解南唐后主李煜的生平、词牌、及写作背景还有文体知识2.抓关键词语,体悟语言,理清思路,熟读课文。(二)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体悟词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2.词的艺术特点及结构(三)情感目标:知人论世,理解词作所表达出来的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2学习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体悟词的结构之妙,理解词作的词眼,掌握词的艺术特色说教学时数一个课时三、说教学方法《虞美人》的教学是古诗词鉴赏的唯一一首词,选择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李煜的词作流传至今的不过三四十首,但其人却获得了“一代词人”的美誉,这正是由于他的词作能融情景为一体,着意刻画一幅幅美的意境,具有高度的美感,因此对以后词的教学有着领导和师范的作用。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鉴赏的方法。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为: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问答,讨论,情景导入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的能力。朗读法(诵读是学生体会诗意、品赏意境的重要方法,是诗词教学的.必经之路。)问答法讨论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生的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启发诱导、开展课堂讨论、整合研究性学习成果。)情境导入法四、说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词最初是歌唱的文学,为了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更好地置身诗境。我设计用课件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让学生体会本词的音韵美,在幽怨的音乐氛围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置身诗境,为下面的赏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五、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运用多媒体,展示几张美丽的虞美人的图片。让同学猜猜这是什么花?生:虞美人(如果不知道就告诉同学这是虞美人)师:对,这就是虞美人。南唐后主曾经以它为词牌名,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后人给这首词普上了曲,一直流传至今。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歌坛皇后邓丽君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初步感受一下这首词的基调。(五分钟)师:同学们觉得这首词的基调是什么样的?生:哀怨、沉郁、凄凉······师:对不对呢?咱们先来读一读课文,一起去解读它?(展示图片是为了大多数学生没见过虞美人,可化抽象为具体,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为下面讲词牌名作铺垫;听歌,是通过让学生体会本词的音韵美,在幽怨的音乐氛围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置身诗境,为下面的赏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二)诵读课文1.朗读指导字音:砌(qì)犹(yóu)堪(kān)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读出感情:(感情基调)低沉、凄凉(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2.请两位同学朗读,然后大家评议好坏及原因。(注:感情基调----低沉、凄凉;声调的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3.教师范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学生齐读(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章理解的难度不大,可以以诵读为指导,结合赏析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和艺术特点。并且在诵读中学生能更加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三)介绍词牌名,词,作者,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学生掌握文学常识,同时在了解作者及其生平和写作背景上,有助于学生对该词的理解和情感把握。让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结合背景、作者去看文章,体会词人心中的情感。)(四)逐句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天的花和秋夜的月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它们勾起那难忘的)往事,不知有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吹进东风(提醒我又过了一年),不忍回望那(依旧)被明月照耀下的故国江山。上片写春花秋月勾起怀旧之情,亡国之恨。“春花秋月”只是诸多诱因中最撩拨人情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