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际金融组织抗风险评估国际金融组织抗风险评估由于国际金融组织一般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总体资产收益率很低,一般不超过2.5%。受全球低利率环境影响,近几年各家机构的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国际金融组织抗风险评估(一)总体资产质量较好,但需关注私人部门贷款上升及贷款集中度较高的风险1.“优先债权人资格”及主权信用支持保障资产整体质量国际金融组织发放的主权贷款一般都享受“优先债权人资格(PreferredCreditorStatus)”,即不参与债务重组,也不受资本账户管制的限制②,当出现主权违约的极端情形,主权贷款可以获得优先偿还,安全性更高③。例如,在2012年希腊主权债务重组中,欧洲投资银行(EIB)对希腊的风险敞口达到149亿欧元,是国际金融组织中风险暴露最高的发行体,但由于享受优先债权人资格,EIB和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并未参加希腊债务重组。此外,由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主要面对公共部门,享有主权信用支撑,贷款质量好于私人部门贷款。截至2011年底,国际金融组织不良贷款率一般维持在0%-3%的较低水平,一些机构自成立以来从未在主权贷款上遭受过损失,如ADB、COE、EUROFIMA及IADB。2.私人部门业务上升及贷款集中度过高风险值得关注一是近年来一些国际金融组织不断加大对私人部门的支持力度,由于私人部门业务并不享受“优先债权人资格”,因此在经济周期中贷款质量波动性高,并拖累国际金融组织的信用状况。二是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集中度普遍很高,前五大贷款国占比一般高达50%以上,且部分银行主要向低评级欠发达国家放贷,不利于风险分散化。从发行体看,国际金融公司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私人部门业务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00%和77%,两家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也表现较差,其中,IFC的不良贷款率在国际金融组织中是最高的(5.33%),EBRD的不良贷款额在2011年创新高,但由于新发放贷款大幅增加,不良贷款率反而比2010年略有下降。此外,一些机构计划逐步提高私人部门业务比重,例如,亚洲开发银行2011年非主权业务审批额占比为15.5%,其“2020战略”规划指出,未来50%的业务需支持私人部门发展。非洲开发银行也计划在2011-2013年间每年用三分之一的资金支持私人部门发展。国际金融组织中贷款集中度最高的是亚洲开发银行,前五大贷款国头寸占比高达86.7%,最低的是北欧投资银行,前十大贷款国头寸占比为21%。最值得关注的是非洲开发银行(非行),非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源于经营环境导致的资产质量隐忧。在非行所能运营的53个非洲国家以及所能发放主权贷款的16个国家中,只有四个国家(包括博茨瓦纳A2、毛里求斯Baa2、南非A3和突尼斯Baa3)的信用评级为投资级。同时,2010年底其前5大贷款国贷款占比为63%,而且北非国家在贷款组合中占主要地位,2010年3月底非行在北非国家的主权头寸占全部主权贷款的比重为56.2%,2011年新发放贷款有21.78%流向突尼斯,15.21%流向摩洛哥。由于“阿拉伯之春”引发的政治不确定性,非行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容易遭受冲击。历史上非行的不良贷款率曾在2004年达到20%,但到2011年底下降到3.09%,在国际金融组织中仍处于较高水平。3.“优先债权人资格”缺乏法理基础,并不等同于零风险主权贷款的“优先债权人资格”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仅是约定俗成的市场惯例。同时,“优先债权人资格”并不等同于零风险,例如,非洲开发银行曾遭受过数次主权贷款违约,不是因为借款人缺乏还款意愿,而是因为缺乏还款能力。此外,在重债穷国倡议的安排下,一些国际金融组织注销了这些国家的部分主权贷款。私人部门贷款违约适用的是各国的破产法律。(二)整体资本实力稳健,但资本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强大的股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的股东多为发达经济体,信用评级较高,以欧资背景的几家机构为例,来自投资级的国家的通知即缴资本占比高达90%左右。此外,大多数机构在危机后都进行了增资。从历史上看,国际金融组织从未出现资本亏空,也从未发出过任何补缴资本通知,即使是在金融市场极度紧张的时期,例如2001-2002年的南美危机以及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市场普遍认为,考虑到国际金融组织的超脱地位及重要性,即使股东国政府在困难时期救助能力大幅减弱,其支持这些机构的意愿仍很强烈。二是实缴资本占比较低,削弱机构资本质量,且部分机构杠杆率过高。资本结构中通知即缴资本的占比很高,往往是实缴资本的数倍,而且近年来在增资中通知即缴资本的占比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