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劳动的名言篇一:关于劳动的名言警句名言警句: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3、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4、民生在勤,勤那么不匮。5、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那么常足。民间谚语1、节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2、紧紧手,年年有。3、精打细算,油盐不断。4、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5、细水长流,遇灾不愁。1、在毛主席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周围的工作人员屡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依然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睡衣。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确实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2、香港富豪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预备上车时,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咕辘辘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捡。旁边一位保安见状,立即过来帮他捡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诚把硬币放进口袋后,再从钱夹里取出100元港币,递给保安作为答谢。为了一元钱却花了100元,这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有人向李嘉诚咨询起这件事情,他的解释:“假设我不去捡硬币,它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100元,他便能够用之消费。我觉得钱能够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费。”3、朱元璋的家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管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假设违背,严惩不贷。4、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留意节约,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协助下,弄到一块地,便本人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打算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细心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累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5、在周总理身上,如此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荣耀传统的化身!1、吃的方面①吃饭时挑食;②买各种零食吃;③常常跟随电视广告,向父母提出购置的要求。能够看出在吃的方面,凡事多余的、不必要的、过高的需求均会带来浪费。2、穿的方面①旧的衣裤不穿,总爱买新的衣服;②互相攀比,追求新异穿名牌。过分的攀比、打扮、追求时髦,是穿的浪费。3、用的方面①这随意丢弃物品、破坏物品,买不合适小学生的高档文具和图书,也是一种浪费。②将铅笔、橡皮、书本、衣服、雨伞等经常丧失。③坐不端正,乱摇桌椅,用小刀刻桌椅,乱撕作业本。④乱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杂志,花钱大手大脚。随意丧失物品、破坏物品、买高档文具和不合适小学生看的书籍,也是一种浪费。4、玩的方面①买特别多玩具,又不爱惜,几天就弄坏了。②过生日,大手大脚请客。③到公园时,玩如此那样。不加以选择的贪玩,不爱惜物品等也是一种浪费。5、资源方面①随意浪费水电。②时间的浪费,做事是磨磨蹭蹭,一边学习一边玩,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今日拖明日,明日拖后日等。③浪费纸张,不会节约用纸,环保用纸。资源是有限,对各种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也是一种浪费。夏天开着空调穿夹克,冬天开着空调穿衬衫;在办公室里,大白天拉着窗帘开着大功率的日光灯;下班后不关灯,不关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办公设备总是处于待机状态;洗脸、洗手打香皂时水龙头哗哗畅流??诸如此类的浪费现象在日常工作中时有发生。公用水龙头不关或不关紧;公用的电灯彻夜不关;北方的暖气开的太大了,屋内特别热、外面特别冷;一些城市为了“面子”工程,晚上把市区中心重点建筑用灯照的特别亮周恩来总理有一件补了又补的衬衣,别人叫他换新的,但他舍不得丢掉,每次破的时候都会叫邓奶奶戴着她的老花镜,一针一线仔细心细地帮他补缀好。这件衬衣尽管有许多补丁,但他洗得干洁净净,穿在身上他觉得特别满意,仍然显得精神抖擞。雷锋一直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一向以艰辛为荣、奢侈为耻,克勤克俭,厉行节约,珍惜一针一线、一滴油、一粒米、一分钱、一度电,把一切能节约下来的都节约下来,克服临时困难,支援国家建立。他要求本人:“在工作上,要向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