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18机械运动一、学习指要1.本章中考考试内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评价目标标准要求评价水平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认同内化(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中考怎么考(1)对运动的描述,一方面重点考查学生能否通过观察,从感性到理性科学地描述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选定的参照物(一个),判断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另一方面,简要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考查学生是否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否会运用两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否会利用公式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物理量中,由两个求出第三个.中考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形式考察这部分物理知识.分值在2—6分之间.(2)在实验探究领域,考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考查学生是否经历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过程.是否知道通过实验测量的运动速度是平均速度.是否会运用图象的数学手段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并能根据图象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中考以探究题形式考察这部分物理知识.分值在2—4分之间.二、单元考点典型题解析【例1】如图所示的A、B分别表示两位同学测同一物体长度时的不同用尺方法,其中用尺不太合理的是________(填“A”或“B”),这一物体的长度应为________厘米.AB【答案】B;1.93【解析】读数比较容易的是A图,因为A图的起始刻度线“3”容易记住且读得快;而B图的测量方法就比较费时还容易出现错误,因为B图的用尺方法没有达到简便易行的原则,所以不太合理.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由于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毫米,所以被测物体的长度是1.93厘米.【详解易错点】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数.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物,即从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线量起,观察被测长度的末端所对的刻度线,两刻度值之差就是被测物体的长度.为使测量容易些,起始刻度线的选择要求容易记住,使读数及运算较快;同时还要观察量程,认准最小刻度值,才能达到读、测数值准确快速.【例2】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人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μm=2.5μm×10-6mB.2.5μm=2.5×10-5dmC.2.5μm=2.5×10-6cmD.2.5μm=2.5×10-9m【答案】B【解析】A答案的书写过程有误,换算过程中数字2.5不用带“μm”单位;C答案1μm=10-4cm,应是2.5×10-4cm;μm1=10-6cm,D答案是2.5×10-6m.【考查的知识点】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和方法【例3】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2)汽车以(1)中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3)汽车以(1)中的速度行驶30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答案】(1)20m/s(2)36km(3)25min【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能否读懂v-t图象,并能根据图象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也就是说,能否从图线中获取速度及时间的信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公式v=s/t中路程与时间的瞬时对应.考查的目标属于知识技能领域的“理解和应用”水平.(1)根据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像可知.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不变,是20m/s(2)根据v=sts=vt=20m/sX1800s=36000m=36km(3)t0=s0/v0=30km/20m/s=1500s=25min【详解易错点】部分学生不理解v-t图像的物理意义.教学中让学生知道v-t图像上各点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从本题图像看出图线上各点纵坐标都相等,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刻,任何时间内速度不变.正好和题意匀速行驶相稳合.在计算距离、时间时,抓住三个物理量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知道2个,马上就可以根据公式的变形求出另一个物理量.【例4】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