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福建省漳州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河南安阳的商朝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经考古鉴定,其原料有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据此可知A.中原文化辐射周边地区B.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区域之间存在交流往来D.华夏认同观念已然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商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交流。根据材料“河南安阳的商朝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经考古鉴定,其原料有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可知,商朝墓葬中发现了来自新疆的玉器,说明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有一定的联系,区域间存在交流往来,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这些玉器所具备的文化特征,而且这些玉器并非出土于周边地区,无法推断出中原文化辐射周边地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文化的多元性和一体性,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排除D项。2、汉文帝前元十二年诏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故令“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这表明当时统治者A.注重基层教化管理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重视发展小农经济D.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朝的基层治理。根据材料“汉文帝前元十二年诏称……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可知,汉文帝时通过设立“三老、孝悌、力田”来加强对基层的教化和治理,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基层的教化,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和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C项;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河南安阳的商朝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经考古鉴定,其原料有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据此可知A.中原文化辐射周边地区B.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区域之间存在交流往来D.华夏认同观念已然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朝时期区域间的交流情况。选项A,题目中的信息主要涉及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玉器交流,没有直接体现中原文化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故A项错误。选项B,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是指不同地区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形成具有共性的文化特征,但题目中并未体现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故B项错误。选项C,商朝的主要城市位于中原,而妇好墓中发现的玉器原料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说明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在玉器原料上存在一定的交流往来,故C项正确。选项D,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且主要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与题目中的商朝时期不符,故D项错误。4、汉文帝前元十二年诏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故令“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这表明当时统治者A.注重基层教化管理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重视发展小农经济D.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文帝时期的基层治理。选项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汉文帝通过设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等职位,来加强对基层的教化和治理,这表明当时统治者注重基层教化管理,故A项正确。选项B,虽然材料提到了“力田,为生之本也”,但这主要是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并未直接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选项C,材料虽然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但并未直接说明统治者重视发展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选项D,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与汉文帝时期不符,故D项错误。5、河南安阳的商朝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经考古鉴定,其原料有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据此可知()A.中原文化辐射周边地区B.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区域之间存在交流往来D.华夏认同观念已然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区域交流。选项A,中原文化辐射周边地区,通常指的是中原地区的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从题目中只能看出商朝与西北地区存在物质交流,但并不能直接推断出中原文化已经辐射到周边地区,故A项错误。选项B,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这通常指的是多个文明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体系。但题目中仅提到了商朝与西北地区的物质交流,并未涉及文化的融合或多元一体的特征,故B项错误。选项C,题目中提到商朝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原料有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这明确说明了中原地区(商朝)与西北地区(昆仑山)之间存在物质交流,即区域之间存在交流往来,故C项正确。选项D,华夏认同观念是指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然而,这种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能仅凭一次考古发现就断定其已然形成,故D项错误。6、宋代施行学田制,由朝廷赐予州县置办、民间捐献等方式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学校将这些土地租佃给附近的农民耕种。学田制的推行()A.缓解政府财政困难B.减轻农民赋税负担C.促进了教育平民化D.推动租佃制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