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1页绿色金融发展路径与生态文明建设摘要。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经济形势下,探索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建立有效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绿色信息共享平台,为金融机构识别绿色产业提供帮助,并探索了绿色金融助力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三条路径,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关键词:绿色金融;经济结构转型;路径;生态文明“绿色金融”是经济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极力倡导绿色发展,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把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1][2]相关学者对绿色金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绿色金融现状、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和存在问题等方面[3][4],对绿色金融路径的研究文献较少且不成系统[5][6]。并且,相关学者对绿色金融路径的研究大多是关于绿色金融的推进路径[7]、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路径[8]、创新绿色金融体系的路径[9][10],少有研究涉及绿色金融助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因此,本研究基于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我国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成就。1.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已初步建立。2015年9月,我国首次明确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再次提及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问题,随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具体指导意见出台。在国家政策不断促进下,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体系正在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色信贷行业政策体系,2016年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市场。在中国政府自上而下强力推动下,我国已初步建立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和基础性制度,使绿色金融体系有章可循;绿色金融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涌现大量的创新型绿色金融工具,使责任投资者有资可投;绿色投资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绿色投资和责任投资理念逐渐成为投资者共识,使各类绿色项目有资可融;地方绿色金融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不断创新,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2.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我国绿色金融的产品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指数、绿色交易类产品(碳金融)等。不断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对实现经济绿色转型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商业银行不断调整优化资金结构,增加了绿色信贷规模和比例,减少了“两高一资”行业贷款规模和比例。我国绿色债券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2016年单年我国发行的贴标绿色债券占到全球发行总量的36.7%,2017年发行规模为1550亿美元,2018年发行规模预计将达到2015亿美元,发展速度惊人。我国绿色基金种类丰富,包括绿色产业基金、sri基金和ppp环保产业基金等。截止2016年底,全国已设立备案的节能环保、绿色基金就达265支,其中绿色产业基金超过一半以上的资产都投入环保领域,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在绿色保险方面,为督促企业对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投保,修订了《环保法》。在碳交易方面也取得了喜人成就,目前我国已建立了7个试点交易所,碳交易活跃度提高。(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1.顶层设计不足,相关配套政策和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绿色金融标准,缺乏统一的绿色项目目录和绿色产业识别标准,急需构建一整套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标准体系。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较晚,相关的法律也是近年来才制定,多数是为规范我国绿色信贷的实施而制定,直到2015年我国才提出关于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建立的问题,2016年继续提出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综上可知,从制定层面看,相关配套政策和法律制度大多围绕国家宏观层面,很少针对某些特色区域制定地方特色的制度政策;从产品覆盖范围看,相关配套政策和法律制度大多针对绿色信贷产品,对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的法律规范不够。同时缺乏为顶层制度设计作为补充的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而缺乏第三方评估标准、流程等。2.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责任落实和能力不足。一是金融机构定性和定量信息披露制度尚未建立,环境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外界无法准确判断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贷款时,是否将环境风险和管理能力作为重点考虑因素,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洗绿”“漂绿”和过度负债问题。二是在我国投资者责任中,未明确要求将重要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纳入其投资决策中,但现有投资案例已证明考虑esg因素符合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