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朋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乐观主义精神。 2、知识与技能:认识弱起节奏。 感受主题音乐在电影不同场景中的作用。3、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与电影故事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歌曲产生的年代及创作背景,了解二战相关知识,并对电影音乐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歌曲弱起节奏的演唱。 教学难点: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手风琴、多媒体课件 、电影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激情导入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外国影视音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影《英俊少年》的插曲《小小少年》,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再来学习一部电影的插曲,首先来欣赏这部电影南斯拉夫电影《桥》的片段。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二战后期,南斯拉夫游击队抵抗德国法西斯斗争的故事。占领南斯拉夫的德军为了撤退,派重兵保护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南斯拉夫少校奉命率领一支小分队去炸这座桥。游击队员突破敌人的严密封锁,最终炸毁了这座桥。下面将要看到的是两个游击队员在山上试验爆炸装置影视片段。请大家认真欣赏,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欣赏电影片段] 三、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 师:你刚才听到的背景音乐,是一首意大利民歌,也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歌曲《啊朋友》的旋律。这首歌曲非常好听,来,一起欣赏这首歌曲,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师:这首意大利民歌,情绪欢快、活泼。为什么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他们还能唱着这样活泼的歌曲呢?这就是游击队员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知道战争的残酷,但他们更坚信一定能把德国法西斯赶出去,取得革命的胜利。我在听这首歌曲时,还听到了一种紧迫感。好像是游击队员在向我们召唤。请同学们听老师唱一段,看这种紧迫感来自哪里? [师范唱歌曲一段] .再次听音乐,体会情感并跟随音乐哼唱。2.解决重难点 师:这种紧迫感来自于前八分休止。请同学看黑板,听老师拍这两条节奏,哪一条有紧迫感? ►x x x x | x x . | ►0 x x x | x x . | [学生比较练习,掌握弱起]师:我们都知道四二拍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在同一拍里也有强位和弱位,总是前强后弱。这种从弱位起唱的音乐,也叫弱起。它给人一种紧迫的感觉。让我们再填上音符来唱一唱,感受一下来自弱起的紧迫感觉.3、学唱歌曲a、用u跟琴哼唱旋律。b、填词唱歌曲。(老师讲解连线、换气。一二段重点学唱三四五略带)c、跟伴奏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师:为了更好地表达游击队员乐观的革命精神,刚才我们的演唱还应有哪些改进?师:对,速度再稍快点。力度上要以稍强点。想一想游击队员在战争年代,仍然有说有笑,很乐观。所以,情绪上再开朗一些、轻松些,不要唱得太沉重。5、巩固练习。男生女生分组演唱,一二段男生唱,三四段女生唱,第五段合唱,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 四、拓展延伸欣赏意大利原文演唱的歌曲《啊,朋友再见》,感受原汁原味的意大利民歌风格。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和甘伯伯去游河活动意图:《和甘伯伯去游河》是约翰·伯宁罕的作品,他构思的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故事,单纯的感觉像一个幼儿。有趣的是,作者并不像我们中国人那样,把"守规则"看成一种道德。他把"守规则"办理成和大众的平安相干的经验。从这个绘本故事中,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宽容、学会乐观、遵守秩序。活动目标:1.比较和表现故事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2.遵守规则与安全游河的关系。3.感受和甘伯伯一起游河的乐趣。活动预备:绘本PPT、游河背景图和人物图片。活动过程:(一)看一看1.出示甘伯伯背景图。今天来了一位客人,他的名字叫甘伯伯。出示图片:他在哪儿?在做什么?2.演绎故事的开始。(二)读一读1.出示绘本PPT,边观察边阅读谁来了?是怎么和甘伯伯说的,甘伯伯又是怎么回答的?带领幼儿一起边观察边阅读……(三)演一演1.分组讨论,分配角色。2.表演绘本。(四)说一说1.完整阅读绘本。小动物到底是怎么和甘伯伯说的,甘伯伯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再来一起看一看绘本。2.解读绘本结局小结:因为他们没能遵守规则,所以船翻了,如果遵守规则,甘伯伯会更高兴,带他们去更远的地方看风景,如果是你们和甘伯伯去游河,你会怎么做?活动延伸:阅读甘伯伯同一个系列的绘本《和甘伯伯去兜风》。活动反思:《和甘伯伯去游河》是一本不错的绘本,它透露出一种自由的气息,真正地爱孩子,就要给他自由,不做太多限制,让孩子充分表达出她内心的真实感受。整个故事透露出让事情顺着本性去发展,不做太多的限制和反应的感觉。这是一个树立规则的绘本,从很侧面的角度告诉孩子们做任何事都有规则,不遵守规则就会惹出大麻烦。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