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数除法教学反思1《小数除法》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教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教学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对于教材新问题产生独特的体验,以此为基础,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才会有思维火花的碰撞,也只有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对知识的迁移、分析、归纳、联想,从中发现新的方法。在让学生通过联想中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提高创新能力。当然在开放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反思一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再加强一点,也许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有第一单元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时,做好了充分的备战准备。果然,学生虽然有整数除法的计算基础,但是计算有小数参与进来,学生思维就开始打混,意料中的、意料外的问题倾巢出动。1.小数点位数移动不同步。通过移动除数小数点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特别是当被除数小数位数不够补0的情况。或者移动的位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2.商的个位不够商1,商0打点的情况模糊不清,特别是被除数的个位右下角没打点,就写上0.(如:课本18面做一做的情况2415)3.商的小数点没有与移动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强调算理,多进行点商小数点的练习,并对学生作业中错例进行分析评讲。4.验算时用商乘以移动小数点后的除数。5.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拉下一个数。还有部分学生用余数再除一次。(如:课本18面做一做的情况1.2618)小数除法教学反思2“温故而知新”这个词足以说明复习的重要性。以往的复习课我们都是让学生做题,然后针对做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利用这种方法复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缺少了系统性。复习课应该怎样上?我们了解到整理与复习课的基本含义有两点:一是整理,是指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二是复习,是指重新学习。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于是,在“小数乘除法的回顾与整理”这节复习课上,我便试着按照整理与复习课的基本含义设计了“回顾——梳理”两大环节,下面是我就这节课的一点体会。一、回顾一:对知识系统归类课前请学生浏览课本要复习的内容,然后说一说:在这两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通过浏览、归纳、交流这一活动,能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系统归类的目的。二、回顾二:对知识的再学习以往在复习计算时,总是出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计算,然后交流如何计算,紧接着便是大量的练习,整个过程学生一直是在进行机械的计算,可以说动脑思考的成分很少。而复习课的基本含义之一是“重新学习(高层次的再学习)”,根据这一基本含义,我进行了如下设计: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解决问题:(一)列竖式计算:5.05×0.022、58×0.04、89.52÷8、10.8÷4.5;(二)按要求求近似值:0.76×1.45(保留二位小数)、43÷13(保留一位小数);(三)解决问题,体会生活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对知识的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只不过,在这个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列竖式计算、按要求求近似值、按生活实际求近似值”,而是通过学习,让其体会到“小数乘除法计算;求积、商的近似值;按要求求近似值与根据生活实际求近似值”之间的区别。三、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这两个单元,看似简单,但是其中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问题,如课堂上学生在解决0.76×1.45(保留二位小数)、43÷13(保留一位小数)时,我发现有的学生把43÷13的商都计算到了小数部分第四位,仍然没找到最终的结果,这说明他在求商的近似值的时候受到了求积的近似值的影响。如何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区别,课堂上,我在学生每做完一个知识点的回顾后,便紧随一个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