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精准扶贫农村金融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调研江西金融精准扶贫的状况,了解到现阶段赣南苏区金融扶贫正处于“全面铺开,尚存阻碍,不断发展”阶段。通过建立以居民收入、信贷活力、财政实力为指标契合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资源效率评估的指标体系,利用9个赣南苏区贫困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赣南苏区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影响金融扶贫效果的主要因素短期来看主要是居民收入,而从长期视角则是财政实力,信贷活力也有助于扶贫。最后针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对金融扶贫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扶贫;财政实力;农村金融1江西精准扶贫背景江西在精准扶贫上的政策有:通过推进普惠金融,引导银行加快乡村营业网点布设步伐,鼓励专业支农的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信贷方面,创新推出切合实际的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就业金融扶贫;产业方面,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快扶贫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对贫困农户小额农贷投放力度;保险方面,加强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对于小额贷款保险产品鼓励政府做到手续简单、无担保,鼓励探索更多养老保险新模式。近年来金融扶贫实施效果:开发性金融扶贫渐入佳境,政策支持得到加强。政府大力支持金融扶贫再贷款措施,其与金融精准扶贫部门合力充分发挥了再贷款的优势。政府的支持逐渐打消了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惧贷心理”。普惠供给得到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的上升进一步提高了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了金融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然而,现在仍现存一些问题。比如,贫困县金融需求参差不齐,风险分担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险机构未能充分增加对贫困农户贷款的信任等。2基于面板数据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模型的建立相对于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面板数据模型综合了更多的样本动态信息,有助于提升估计量的精度。从定性分析角度,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比较妥当,采用统计检验也认为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比较合适。其中,λi为个体之间的差异化效应,γt为时点差异化效应。γit表示贫困发生率,x2it表示居民收入,x3i(t-1)表示滞后一阶信贷比,x4i(t-1)表示滞后一阶财政实力。随后,利用收集处理后的数据得到模型:显著。3实证分析从模型结果来看,人均收入的系数为-0.905306,对贫困县贫困发生率的降低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说明人均收入的提高推动了“全民脱贫”的进程。对于信贷活力,本文选取了存贷比作为指标。结果显示,贷款占存款的比重越大,即资金的活动能力越强,贫困发生率就越低,并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对贫困户而言,依靠扶贫贷款收取分红比收取银行利息而言,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对于财政实力,本文选取了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比作为指标。结果表明,财政实力的系数为负,即增强财政实力能降低贫困发生率。财政实力增强,意味着财政支出比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更快,虽然存在财政赤字,但刺激消费对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一定作用。各解释变量系数表明,对脱贫进程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人均收入,其次是存贷比,最后是财政实力。提高居民收入对脱贫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生活条件也会相应得到改善。而存贷比和财政实力对降低贫困发生率的作用都具有一定滞后性,贷款投资需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才能获取收益。从长期视角来看,财政实力是减贫的客观保证。在时点固定效应模型中,财政实力系数为-0.332649,说明它是影响贫困发生率的重要因素,由于其绝对值比存贷比和居民收入的系数都更高,说明财政实力是减贫效率最高的一个变量。而财政实力并非减贫的直接因素,因为它不能直接给贫困户带来直接的收益。而财政实力的大小关系到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表明了该县的政府对该区域发展的投入。支出越多,该县的基础建设也能相应得到改善和提高,这实际上是给贫困户间接的帮扶。由于是间接效应,减贫的效果也并非立竿见影,因此财政实力在长期视角具有较为显著的减贫效应。另外,信贷活力能够有效助力金融扶贫。变量信贷比的系数为-0.200689,次于财政实力。说明它带来的扶贫效应不如财政支出。信贷活力是考察资金流动性的一个指标,说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在长时间来看对精准扶贫政策有帮助。而人均收入的提高,从长期来看“治贫不治本”。人均收入的提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提高,另一方面是贫富差距的增大。富人收入的提高速度远比贫困户快,这也是人均收入在模型中系数绝对值这么低的原因。另一方面,依赖政府对贫困户个人的资金补贴,只能在短期给予扶持,而稳定长久的资金来源才是贫困户脱掉“贫困帽子”的根本。4有关金融扶贫的建议4.1短期应提高贫困家庭收入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应努力转变贫困户“过分依赖政府补贴”的思想,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