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龙》教案《龙》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龙》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龙》教案1教学目标:1、我们能借助《新华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理解词语:图腾、万能之兽、万能之神等;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2、我们能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3、我们能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理解和感悟“龙”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征,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2.体会龙作为图腾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及象征意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龙的图片,感知龙的艺术形象。2、过渡:刚才我们听了歌曲,看了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龙的一篇课文——《中华第一龙》。二、揭示目标:1、我们能借助《新华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理解词语:图腾、万能之兽、万能之神等;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2、我们能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3、我们能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理解和感悟“龙”的象征意义。三、探究新知:学习指导(一):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字典,读准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的读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3、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学习指导(二):1.什么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2.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是怎么样的?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四、巩固延伸1、提炼“龙”的精神是什么?2、把课文中带龙的词语抄下来,再写几个带龙的词语。《龙》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动物的颜色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感受自然界神奇有趣的现象。2、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加强对颜色的敏感。活动准备1、变色龙变色过程视频。2、变色龙PPT。3、手工纸和剪刀。重点难点活动重点:了解动物的颜色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感受自然界神奇有趣的现象。活动难点: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加强对颜色的敏感。活动过程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只有趣的小动物,然后让幼儿观看变色龙变色的视频。2、向幼儿提问:(1)变色龙有什么本领?(身体会随着环境改变颜色。)(2)为什么变色龙的颜色要与四周环境相似?(这是动物的保护色,可躲避敌人的攻击、方便觅食等。)3、播放视频短片“野生动物”让幼儿欣赏,观察哪些动物与四周环境的颜色相似。4、请幼儿发挥想象力,想一想,如果活动室里躲藏了一只有保护色的动物,它会是什么颜色?5、请幼儿在图画纸上创作一只“活动室里的.动物”,并设计它的颜色,然后把动物图剪出来,贴在活动室里相似颜色的地方。6、创作完成后,幼儿可尝试找出躲藏在活动室里的不同的动物。活动延伸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动物保护色的资料,使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可以玩“保护色”游戏,请幼儿为自己设计一套“保护衣”,然后玩“捉迷藏”的游戏,体验动物保护色的作用。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兴趣特别浓,幼儿非常喜欢变色龙,通过观察动物的颜色,知道了动物的颜色与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对颜色的敏感进一步加强。《龙》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使学生掌握本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3、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本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学生准备:借助字典读通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会写文中的成语、积累带有“龙”字的成语【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音乐《龙的传人》导入二、明确学习目标:(在学后反思后明确)1、能正确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掌握本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一)初读课文,学习方法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你认为文中难认的词,注意把这些词多读几遍。再想一想:“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哪些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交流(方法:读——画——想——议)学生学习,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抽读“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2、标杆题:说说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标杆点:说明方法)(1)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然而却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摹状貌)(2)他是从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列数字)(3)人们把这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五年级上册《甲骨文的发现》(下定义)(4)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各具特色的民居》(举例子)(5)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