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死海不死谭红云磁村中学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整体结构。3重点理解并会运用文中的各类说明方法。4难点体会传说和神话的神奇魅力。有关资料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为1172—1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摘自《世界地理教学参考书》一导入假如你是一个不识水性的人,当你站在死海边投身大海的时候会怎样呢?奇迹发生了,你不仅不会下沉,还能像在陆地上一样或站,或蹲。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大自然是无比神奇的,它造化了一个这样奇异的海---死海。二检查预习1指读课文纠正生字词语的读音。2当堂检测下列生字词语。游弋(yì)谕(yù)告安然无恙(yàng)执迷不悟(wù)三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并在文中勾画出答案。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谁,它有何特点?2死海的成因是什么?3其现状和未来如何?4找出最能体现分段依据的话?教师随机板书死海不死特征---死---不死成因---神话----自然变化的结果现状和未来---现状(不死)----未来(死)教师小结文章写了死海的死和不死两个方面,这即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又是文章的线索。结构别致,引人入胜。四精研细读,品位语言。独立思考,组内讨论交流,推举中心发言人。1同位之间回顾前面所介绍的几种说明方法。2本文都运用其中的几重说明方法,举例说明,结合实例说说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例①举例子:第1~2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表面特征的;第4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②列数字:第4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水中含盐多、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大,第6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的长度、宽度、平均深度;最后一段所列数字说明了每年海水水面下降的具体数据。③作比较:这样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体的密度。说明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沉不下去。④引用传说:第3自然段所引狄杜处决俘虏、屡淹不死的传说,说明了死海海水浮力大;第5自然优所引传说,说明了远古时候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教师小结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都能使读者从科学角度认识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从而由浅入深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本质特征。引用传说不仅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生动性,还可以使读者知道:死海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形成了,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它形成的奥秘,只有到了科学发达的现代,才有可能得到科学解释。这样写反映了人类对死海这一自然现象从不科学到科学的认识过程,富有浪漫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五问题探究。分正反两个小组进行讨论下列问题。文中的神话有人认为具有迷信色彩,不应保留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说明各自的观点。教师小结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趣味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写文章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文章中穿插一个神话传说,一定会令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六拓展作业1.课后练习第一题。(死海的海水里无鱼虾水草海边也寸草不生,而人们在其中可以自由游弋不会被淹死,其本质特征就是咸度高。)2.搜集有关死海的材料,了解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准备在班上交流。3.读课文,体会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