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企业管理的发展第一节西方企业管理的发展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制的要点包括:(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在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中操作。(4)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应当来一次“精神革命”。(6)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泰勒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和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六种经营活动。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经营包括六种活动:技术活动(生产)、商业活动(交换活动)、财务活动(资金的筹集、控制和使用)、安全活动(财、物和人身的安全)、会计活动(记账、算账、成本核算和统计等)、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五大管理职能。法约尔指出,人们对前五种活动了解较多,但对管理活动知之甚少。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管理具有一般性的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组织的一般职能。管理具有可概念化、可理论化和可传授的特点,应该大力发展管理教育。他提出的关于管理五大要素或五大职能的思想,成为人们认识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的一般性框架。(3)十四条管理原则。法约尔提出了著名的十四条管理原则,至今仍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这些原则包括:劳动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纪律原则、统一指挥原则、统一领导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员工报酬原则、集权原则、等级系列原则(跳板原则)、秩序原则、公平原则、人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原则、团结合作原则。三、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梅奥及人际关系理论(1)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与心理因素。(2)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人的士气,而士气是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和企业的人与人的关系。(3)注意到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着群体的行为。(4)一个新型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解决技术经济和处理人际关系两种能力。人际关系理论强调社会人的观点,否定了传统的生产效率与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劳动条件)之间存在的一种单纯的因果关系,建立了由图2-1所体现的管理新模式。2.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1)关于个体行为的研究,这是行为科学的主体内容。(2)关于群体行为的研究,研究主要是人际关系理论的继续。(3)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3.主要的行为科学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各种行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又产生于人们本身存在的各种需要。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确定自己行为的目标。人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行动的。这种从一定的需要出发,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行动,进而实现需要的满足,而后又为满足新的需要产生新的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激励过程。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能对行为起激励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Maslow)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按其发生的顺序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逐级上升的,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2)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于1959年提出的。他为了研究人的工作动机,对匹兹堡地区的200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深入的访问调查,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你对工作特别满意,在什么情况下对工作特别厌恶,原因是什么等等。调查结果发现,使他们感到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方面的,使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环境或者工作关系方面的。赫茨伯格把前者称作激励因素,后者称作保健因素。3)期望理论V.弗鲁姆(VictorVroom)的期望理论认为:人们从事各项活动能够得到的满足,与自己能否胜任这项工作和对这项工作的评价有极大的关系。他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即可以得出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发的力量)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M=V×E期望理论指出,当行为者对某项活动及其结果的效用评价很高,而且估计自己获得这种效用的可能性很大,那么领导者用这种活动和结果来激励员工就可取的良好的效果。4)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这种激励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