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同学们好成本管理第五讲德信诚培训教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产品成本发展趋势预测主要包括新产品投产前成本趋势预测、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趋势预测、产品总成本趋势预测以及功能成本预测等内容。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前两项内容.(四)产品总成本发展趋势的预测这里只说明平均法对产品总成本发展趋势的预测1.简单平均法它是指直接将若干期历史成本的算术平均数作为未来成本水平的一种预测方法。计算公式如下:2.移动平均法它是根据历史资料自主选择移动期,并以移动期内的平均数作为未来成本水平的一种预测方法。计算公式如下:3.加权平均法它是指对各期历史数据按照远小近大的规律确定其权数,并以其加权平均值作为未来成本水平的一种预测方法。计算公式如下:4.指数平滑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权平均法,它是以上期实际值及其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未来成本水平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实例分析:以教材P181练习6的资料为例。某企业2001年上半年各期的实际成本总额分别为40万元、45万元、43万元、50万元、58万元、60万元。要求:(1)利用简单平均法、利用3期移动平均法、利用加权平均法分别预测7月份的成本总额;(2)若6月份的预计成本总额为62万元,平滑系数取0.7,预测7月份的成本总额.其计算过程如下:1.简单平均法7月份的成本总额=(40+45+43+50+58+60)÷6=49.33(万元)2.移动平均法7月份的成本总额=(50+58+60)÷3=56(万元)3.加权平均法7月份的成本总额==73.933(万元)4.指数平滑法7月份成本总额=0.7×60+(1-0.7)×62=60.6(万元)(1)选择分析对象(五)功能成本预测1.功能成本预测的内涵也称为价值分析,它是以分析产品应具有的功能为出发点,力求以最低最合理的成本代价来保证产品必要功能得以实现的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2.功能成本预测的基本程序(2)搜集所需资料(3)功能分析评价功能分析评价是功能成本预测分析的核心,包括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和功能评价三项内容。※功能评价①价值系数趋近于1,比较适宜,不必改进;②价值系数大于1,这种状态比较理想;③价值系数小于1,这是改进的目标。※提高价值系数的途径:①在保持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②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产品功能;③提高产品功能,同时降低成本;④成本增加不多,产品功能却有较大的提高;⑤消除过剩功能,同时成本有较大降低。(4)确定最优方案即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产品必备功能的方案。现以下表分析说明:功能成本预测分析表从上表可见,目标成本按功能系数进行分配;零件B、C的价值系数小于1,是重点改进对象,因此成本需分别降低3400元和3200元;而零件A、D、E的价值系数均大于1,这说明该零件属于弹性成本,实际中如果增加该类零件的功能则可以适当提高其成本,如果适当提高其成本,如果该类零件的功能保持不变,则不能再提高其成本,此时可以作为实现总体目标成本的补充值,即当零件B、C无法实现其成本降低目标时,可以由这些弹性成本来抵补。第六章成本决策1.与成本决策有关的各种成本概念;2.新产品开发的决策;3.亏损产品应否停产的决策;4.半成品是否继续加工的决策;5.联产品是否继续加工的决策;6.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7.边际分析法在成本决策中的应用。一、成本决策概述(二)成本决策的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1.成本决策的程序(1)提出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3)拟定方案;(4)分析评价;(5)优化选择;(6)纳入计划2.成本决策应注意的问题(三)与成本决策有关的成本概念差量成本又称差别成本,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如超过相关范围,由于狭义差量成本还可能包括固定成本的增加量,因而狭义差量成本≠相关变动成本差量成本与变动成本的这种关系,可通过下图表反映。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例如:某公司准备将所属的商店改为餐厅,预计餐厅未来一年中可获收入100000元,成本支出为40000元,利润为60000元。如原商店的预计收益为25000元(为餐厅的机会成本),则改为餐厅后,预计的利润值为35000元,高于原商店的预计收益,则应开设餐厅。产生机会成本的前提:某种资源常常有多种用途,即多种使用“机会”。如果某种资源只有一种用途,则机会成本为零。如自来水公司或煤气公司的地下管道只有一种用途,故其机会成本为零。专属成本又称特定成本,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备选方案的固定成本。如零部件自制时所追加的专用工具支出;生产某批产品而专用的机床的折旧费等。重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