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雨后》教学设计《雨后》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雨后》教学设计1一、欣赏阅读,激发兴趣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作家——冰心。简介作者。许多小朋友都亲切地称她冰心奶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冰心奶奶写的富有童趣的诗歌《雨后》一课。2.齐读课题3、教师朗读课文或播放“配乐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建议让学生欣赏两遍;看课文听朗读,让学生在视听状态下体会和理解课文内容。二、自由读文,初步感受过渡句:你瞧,雨后孩子们玩得多快乐呀!好多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想加入他们的队伍呢。赶紧借着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要把句子读通顺。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哪个小朋友读得特别好,等一会儿请他当小老师领大家读。1、自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1)带拼音读字卡(2)出示:树梢、赤脚、使劲、溅、糟糕、兴奋、发射、短粗(不带拼音)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比读、打乱次序开火车读。(读中随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始终保持朗读的兴趣和热情。)(3)分小节朗读。(正音“一”的读法)小朋友,生字新词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分节读课文,你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坐着读可以,站着读也行。3、谈谈总体感受:小朋友,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由于这篇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很接近,而且又富有童趣,让学生先谈谈自读后产生的感受,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亲近感,更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展开。)三、体验生活,感情朗读学习第一小节。师:小朋友都说得这么带劲,一定很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玩一玩吧!1、请同学自由读一读第一小节,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理解“树梢”“神仙”)2、神仙是什么呢?(有超强的本领,逍遥自在,像孙悟空。自由自在)说他们像神仙,逍遥、自在,多开心呀!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3、刚才,你们玩得那么开心,说得那么起劲,现在,能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你们的快乐吗?(指名读、评价:真是一群快乐的孩子们呀!)学第二小节。师:快看,那边的一个小哥哥玩水可真起劲。快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小哥哥动作的词语,想想你看出了什么?或你觉得小哥哥怎样?(调皮,好玩,有趣,关心小妹妹)1、找动词:踩喊滑2、指导朗读: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给使劲换词)他喊:“妹,小心,滑!”(指名读)师:你就是那个小哥哥,妹妹就要过来了,你喊一喊!(细节指导:声调提高或短促)个性朗读3、回归整体。四、学习生字:小哥哥摔倒了以后,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学习。现在我们先学习课文的两个生字“梢”“赤”1、巧记字形2、当小书法家提醒字在田字格书写(提示:梢下的月是竖,不是撇。)3、描红4、书写。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小节。2、写生字《雨后》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伞、红、果、绿、叶、图、画、祖国”9个生字。会写“木、开、水、耳、雨”五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撇”。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雨后森林的美。3、引导学生发现雨后树木或草地上事物有什么变化。【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识字写字。2、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教具准备】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1、解说:森林里,雨停了,鲜嫩鲜嫩的蘑菇探出头来撑开了小伞,油光肥厚的木耳挂满了老树,圆圆的红果枕头绿叶,亮晶晶的葡萄滴着水珠,雨后的森林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雨后的森林是一首清凉精美的儿歌,让我们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小诗里,去触摸生机勃勃的雨后森林,去感受雨后森林的美好吧!2、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大森林游玩,你们高兴吗?(课件出示“森林图片”:小明友们,你们好,今天,我想送一件礼物给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猜猜是什么?)师:森林的景色多美啊!那么雨后的森林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4课《雨后的森林》。引出课题。板题、读题。3、学习生字“雨”。(1)师领写,生跟写。(2)共几笔?(3)你是如何记住这个字的?(4)这个雨字你能组什么词?4、师:大树爷爷告诉我们,它已经把图片印在我们的课本上了,大家快来找一找。二、初读课文、认生字词。1、提出要求,轻声自读课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2、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雨后森林的什么景物。3、有没有不识的字宝宝呢?(课件出示字宝宝,: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我朋友吗?)它可要下去看看,它给谁带来了惊喜。(把卡片分发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