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一语文上册课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课件编写工作,无论哪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那要怎么写好课件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上册课件,欢迎大家分享。初一语文上册课件1【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生字词,会读会写,能在句中理解包括注解的意思,能在课外迁移运用。记住散文文体特点,会辨认。背诵全文。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2、分析和欣赏:能借助想象,读懂春天图画,品味春天之美,美在哪里。把握作者的情感思路,理清课文脉络。顺利发表自己的欣赏结果。3、情感和价值观:热爱自然,感受自然,效法自然,正确处理“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字词、修辞、文体和课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展开想象,感受春天之美、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教学难点】背诵课文,欣赏评价春天之美,顺畅表达阅读的体会。第一教时1、布置预习:查字典正音,搜集春诗,诵读课文两遍,理清课文思路。2、导入:交流春诗,口头说说春天印象,说说《春》这一课写了一个怎样的春天。3、学生朗读:同学边听读,边用线段在句中画出课后的生字词,画出运用比喻的句子。等学生读完,教师纠错读音,朗读过程不打扰。4、理清课文脉络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课文写了三个部分,即盼春——绘春——赞春5、反复诵读诵读课文多遍,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要求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句子中具体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教师要起示范作用。6、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生字词和课下注释各两遍,边抄边记。(2)抄写运用比喻的句子各一遍,边抄边理解作用。(3)背诵课文1—4段。第二教时一、检查作业,明确要求。不符要求的,老师课后找他们谈话。二、教读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进行。(一)初步感知课文:1、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一:本文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了那几幅图画,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画,说说你的理由。2、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二:说说自己朗读和默读后的体会,有什么韵味?是什么感觉?请举例说明。3、课文的思路:暗示春天的脚步近了,——描绘五幅春景图,——三个比喻点明春天的特点。(二)深入解读课文:1、课文的开头:作者怎样盼春?运用反复和拟人,写出迫切渴望春天的心情。(解答完成练习四的第一题)2、课文的主体:作者如何写小草、野花和春雨的?运用什么词语、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完成课后练习)3、理解文末赞春的句子(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三),鼓励学生实现有创意的说出赞春的句子。4、难点突破:课文的所有比喻句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具体语句分别谈一谈。文中的比喻句有这些……5、小测1—4段默写。(三)课堂背诵6—结束的语段,下节课默写。三、课外作业:1、老师发给学生春天的诗和散文,要求学生记诵,做摘抄。2、完成本课的校本作业。初一语文上册课件2教学目标1、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2、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教学重难点1.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2.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教学过程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1、小思:2、席慕蓉: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收敛宽恕短暂脆弱卑微一丝不苟三、蝉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四、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1)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3)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五、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初一语文上册课件3【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让爱住我家》的歌曲,并在大屏幕上打出歌词,让学生谈谈歌曲让人感动的原因(亲情)。由此导入课文。(此设计意图:因为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及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所以感人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感人的歌词,使其感悟到亲情的可贵,使学生在探讨中与作者情感上产生沟通,从而更好地感悟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