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翻译基础知识 / 文档详情
探讨从改写理论看郭沫若的翻译英语论文.docx 立即下载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探讨从改写理论看郭沫若的翻译英语论文.docx

探讨从改写理论看郭沫若的翻译英语论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探讨从改写理论看郭沫若的翻译英语论文[论文摘要]郭沫若不仅是我国的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翻译家。他对翻译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本文通过勒菲弗尔提出的改写理论探讨意识形态和诗学对他翻译活动的操控。一、郭沫若及其翻译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笔名沫若,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戏剧家,历史家,考古学家,也是中国现代诗歌翻译史上一位杰出的翻译家。郭沫若一生所出版的译著有30种,涉及10个国家100多部作品,总字数超过300万。他的译学理论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风韵译”的发起人,他在英诗翻译分析上树立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主张,并在翻译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和理解。二、改写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文化批评和文化分析在西方学术理论界的崛起”①,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等提出了“文化转向”。在这种转向下,“翻译分析者不再纠缠于规定性的指令,而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了一种描述性的方法上。翻译不再被看作是文本之间的转换,而是目的语社会中的一种独特的政治行为、文化行为、文学行为。”②这一重大成果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翻译分析提供了新思路。之后勒菲弗尔基于多年对比较文学和翻译学的分析,在他的翻译、改写、文学名声的操控中提出了一套全新,涉及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的翻译理论体系——改写理论。他指出,“翻译不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它更是译者对原作所进行的文化层面上的改写。”他还认为翻译便是改写,改写即是操控,改写的动机“往往是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或诗学上的需要。”译者在某种明确的再创造动机下及多种操控作用下参与对原文的改写活动。三、意识形态和诗学对郭沫若翻译活动的操控郭沫若的翻译活动始于20世纪初,这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这一重要过渡期。随着西方民主浪潮的涌进,中国学者们意识到启蒙和救亡是祖国的迫切需要,除旧,创造,新生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在“五四”民主及科学精神影响下,歌唱普通劳动者的惠特曼诗歌对郭沫若等作家诗人产生强烈震撼。这种影响显示在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一诗中,郭沫若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无限敬仰,反射出了“五四”时期“劳工神圣”的思想。1922年,郭沫若翻译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小说通过少年维特恋爱过程中所遭遇的痛苦,憧憬及绝望,深刻揭露并批评了封建的等级偏见和当时的封建守旧观念,发扬了一种抨击陋习,摒弃恶俗的叛逆精神,进而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他还翻译了屠格涅夫的新时代和歌德的浮士德,以及大量雪莱和海涅的诗歌。这些译作让许多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并在中国进步青年之间掀起呼唤革命斗争的热潮。正如郭沫若在浮士德附录中谈到:“作品中所讽刺的德国当时的现实,以及曾以巨人式的努力从事反封建,二在强大的封建残余的重压之下,仍不容易拨云雾间晴天的那种悲剧情绪,实实在在和我们今天中国人的情绪很像彷佛。”③由此可见郭沫若翻译动机之一是为了鼓舞中国人民为民主和创新而奋斗,这一精神给中国新文学树立了榜样。四、结语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使翻译分析挣脱纯语言转换模式的束缚,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宏观地审视了翻译活动,从而扩展了翻译所涉及的分析领域。通过改写理论我们可以得出郭沫若诗歌翻译的动机及策略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他个人的翻译诗学和西方诗学观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原作的改写,郭沫若让其更加符合当时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及诗学观,从而使作品被更多的读者接受并产生共鸣。注释:①孙会军.普遍与差异:后殖民批评视阈下的翻译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4.②孙会军.普遍与差异:后殖民批评视阈下的翻译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2.③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参考文献:[1]Bassnett,S.&A.Lefevere.(2001).ConstructingCultures:EssaysonLiterary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Lefevere,A.(1975)TranslatingPoetry.SevenStrategiesandaBlueprint,Assen:VanGorcum.[3]Lefevere,A.(1992).Translation,RewritingandtheManipulationofLiteraryFame.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4]Y.C.Wang,(1966).ChineseIntellectualsandtheWest.NewYork: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Press.[5]曹万生,2003,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人民出版社,北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探讨从改写理论看郭沫若的翻译英语论文

文档大小:3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